本文从已有的激光扫描镜头结构入手,使用缩放法对设计进行优化,达到设计要求。通过本次设计学习如何通过系统分析结果进行下一步优化,以及如何进行优化。
初始结构
焦距160、全视场 40°、入瞳直径 16mm、工作波长10.6μm(CO2激光)
设计要求
1、物距 -∞、焦距160、全视场40°、入瞳直径 16、工作波长 10.6μm;
2、第1片镜片厚度 5.4 mm,第2片镜片厚度 6 mm;
3、全视场内弥散圆半径小于0.02 mm;
4、理想像高的标准畸变小于0.01%
缩放焦距
1、将焦距缩放为160,随着焦距的缩放,入瞳直径也会随之缩放,记得将入瞳直径改为16;
2、并将两片透镜按照要求更改厚度;
3、利用最后一个折射面半径保证焦距,并取轴上点边缘光线交高为0的平面取像平面。
根据点列图和光扇图可以发现初始结构存在严重的慧差(光扇图一端靠近一端远离)。
自定义优化函数优化
优化慧差
优化后:
由点列图可知:优化后的弥散圆半径约为 100 μm;光扇图:系统存在像散。
优化像散
观察到优化后又出现了一些慧差,说明了慧差和像散需要同时进行优化。
像散和慧差同时优化
弥散圆半径还没有达到要求,另外关于扫描镜头的条件还没有考虑。
优化畸变
控制系统的畸变,使系统满足条件,优化后进行快速聚焦(调整像面前最后一个表面厚度,使RMS像差最小):
优化畸变:一点一点减小畸变
1、将像距设置为变量,利用优化函数优化,随后自动聚焦;
2、在1的结果中,像距不再作为变量,再一次进行优化,随后自动聚焦
利用Zemax默认优化函数优化
默认的评价函数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弥散圆半径型式(TRAC),另一种是波像差型式(OPDC)。
使用默认的初始评价函数进行第一步简单优化:
第二步优化:除前三个折射面半径为变量;将光阑距和两片镜片之间的空气间隔设置为变量;此外,在像面前设置一个虚拟面,前后都是空气,半径无穷大,到最后一个折射面的距离设为第一步优化后的像距,到像面距离初设为0,并选为变量(选择离焦量作为变量)。
评价函数设置:
优化后:
补充知识:
Zemax实现自动离焦的几种方法:
1、使用快速离焦(根据所选的评价参数,调整后焦,比如点列图均方根误差)
2、在最后一面前添加一个平面,厚度设为变量与之前变量一起参与优化(通过优化获得后焦);
3、在最后一面添加一个平面,厚度设为变量,把之前变量取消,单独优化新添加的表面厚度。
优化思路:文章来源: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794140.html
刚开始优化的时候不要用SPHA,COMA,LACL等初级像差优化操作数,一开始可以只控制畸变,畸变用DIMX来控制(一点一点降低,不要一下子给它勒到最小值),前期不要加那么多的操作数,还是以默认评价函数为主,优化过程中可能会使结构不合理,需要加一些限制结构的操作数,比如厚度控制,厚薄比控制、反曲等等,还有操作数的权重要小一点,比如0.1,可以通过将实际值乘以10,100,1000……来增加操作数的贡献值,当点列图降到差不多10的时候,再一点点继续降低畸变,色差(根据色差的定义用组合操作数来控制)。换材料的时候锤不动了可以手动换,不要一次全换,先将一片的材料设置为变量,优化,看看折射率和阿贝数往大了走还是小了走,再根据光学玻璃Nd-Vd曲线,选择相应的材料,手动输入替换。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794140.html
到了这里,关于Zemax光学设计(十二) —— 激光扫描物镜设计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