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
设计思路
一、课题背景与意义
二、算法理论原理
2.1 卷积神经网络
2.2 注意力机制
三、检测的实现
3.1 数据处理
3.2 实验环境搭建
3.3 实验及结果分析
最后
前言
📅大四是整个大学期间最忙碌的时光,一边要忙着备考或实习为毕业后面临的就业升学做准备,一边要为毕业设计耗费大量精力。近几年各个学校要求的毕设项目越来越难,有不少课题是研究生级别难度的,对本科同学来说是充满挑战。为帮助大家顺利通过和节省时间与精力投入到更重要的就业和考试中去,学长分享优质的选题经验和毕设项目与技术思路。
🚀对毕设有任何疑问都可以问学长哦!
选题指导:
最新最全计算机专业毕设选题精选推荐汇总
大家好,这里是海浪学长毕设专题,本次分享的课题是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流量预测系统
设计思路
一、课题背景与意义
人流量的准确预测对于人群管理、资源分配和市场营销等方面至关重要。传统的人流量预测方法通常基于统计模型和时间序列分析,但往往无法捕捉到数据中的复杂非线性关系和时空依赖性。而深度学习技术,如神经网络和卷积神经网络,具有强大的模式识别和特征提取能力,能够从大量的数据中学习并捕捉到数据中的复杂关系,从而实现更准确的人流量预测。
二、算法理论原理
2.1 卷积神经网络
CNN卷积神经网络在结构方面进行了改进,引入了新的特征提取器,由池化层和卷积层组成。每一层之间进行局部区域连接,并共享参数,结构包括输入层、卷积层、池化层和全连接层。通过卷积操作得到特征图,再经过池化操作得到更高级的特征图,最后通过全连接层将特征图展开连接成向量进行后续处理。
与基于全连接层的网络相比,CNN的网络结构中引入了卷积层和池化层。在CNN的网络层中,一般采用"卷积层-ReLU-池化层"的连接顺序。这种设计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
卷积层:通过滤波器进行局部感知,提取输入数据的特征信息,实现全局感知能力的扩展。
-
ReLU激活函数:引入非线性变换,增强网络的表达能力,缓解梯度消失问题,有助于训练深层网络。
-
池化层:减少特征图尺寸,降低计算量,提取更显著的特征,同时具有一定的位置不变性。
这种连接顺序的设计能够有效地提取图像中的局部特征,引入非线性变换,减少计算量,从而提升CNN网络的性能和效率。在现代的深度学习应用中,这种连接顺序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功。
与基于全连接层的网络相比,CNN的网络结构引入了卷积层和池化层,而LSTM模型则是一种特殊的RNN模型。CNN的连接顺序通常是"卷积层-ReLU-池化层",它能够提取图像的局部特征、引入非线性变换和减少计算量,从而提升性能和效率。而LSTM模型在顶层设计中增加了cell state作为信息传输带,用于存储和传递记忆信息。控制门结构在LSTM中起着对信息进行控制的作用。这些设计和结构特点使得CNN和LSTM在图像处理和序列数据处理等任务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功。
相关代码示例:
# 定义CNN-LSTM模型
model = Sequential()
# 添加CNN层
model.add(TimeDistributed(Conv2D(32, (3, 3), activation='relu'), input_shape=(sequence_length, img_width, img_height, channels)))
model.add(TimeDistributed(MaxPooling2D(pool_size=(2, 2))))
model.add(TimeDistributed(Conv2D(64, (3, 3), activation='relu')))
model.add(TimeDistributed(MaxPooling2D(pool_size=(2, 2))))
model.add(TimeDistributed(Conv2D(128, (3, 3), activation='relu')))
model.add(TimeDistributed(MaxPooling2D(pool_size=(2, 2))))
model.add(TimeDistributed(Conv2D(128, (3, 3), activation='relu')))
model.add(TimeDistributed(MaxPooling2D(pool_size=(2, 2))))
model.add(TimeDistributed(Conv2D(64, (3, 3), activation='relu')))
model.add(TimeDistributed(MaxPooling2D(pool_size=(2, 2))))
model.add(TimeDistributed(Flatten()))
# 添加LSTM层
model.add(LSTM(64, return_sequences=False))
model.add(Dense(64, activation='relu'))
model.add(Dense(num_classes, activation='softmax'))
2.2 注意力机制
注意力机制能够计算不同特征点和位置信息之间的相似性,并根据所得权重对这些特征点和位置信息进行加权求和,从而更有效地利用当前信息。引入注意力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算力的限制和模型复杂性的增加问题,随着学习数据信息量的增大和需求的变化。此外,注意力机制的引入也有助于优化算法的限制。
Attention注意力机制的计算过程一般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根据查询向量Q和键值对K计算对应的权重值,第二个阶段是利用计算得到的权重值与值向量V进行加权求和操作。Attention注意力机制的计算过程包括相似性计算和权重归一化两个阶段。相似性计算可以通过向量点积、Cosine相似性计算或MLP网络实现。计算得到的权重值用于对值向量进行加权求和操作。
软注意力机制是一种对输入信息的每个元素进行权重划分的方式,与硬性注意力机制不同,它按照权重的方式将注意力分配给不同的元素。软注意力机制根据计算方式和应用场景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自注意力机制是一种特殊的软注意力机制,它通过对序列中的每个元素进行加权处理,其中权重是动态生成的,因此可以处理变长的时间数据序列。
相关代码示例:
def call(self, inputs):
# 计算注意力权重
score = tf.nn.tanh(tf.matmul(inputs, self.W) + self.b)
attention_weights = tf.nn.softmax(tf.matmul(score, self.V), axis=1)
# 加权求和
weighted_sum = tf.reduce_sum(inputs * attention_weights, axis=1)
return weighted_sum
三、检测的实现
3.1 数据处理
数据收集和预处理是人流量预测系统的第一步。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收集与人流量相关的数据,例如通过监控摄像头或传感器获取的视频或图像数据。
在预处理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处理噪声和不相关的信息。噪声可能来自于图像传感器或摄像头本身,或者是由于光照条件、天气等因素引起的图像质量问题。我们可以使用滤波器或其他技术来降低噪声的影响。同时,我们还需要通过图像分割或其他方法,将与人流量无关的物体或区域从图像中去除,以减少后续分析的干扰。
3.2 实验环境搭建
设计了两个主要模型,即CNN-LSTM和CNN-LSTM-Attention地铁客流量预测模型。作为对照模型,还设计了LSTM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RNN循环神经网络模型和CNN LSTM模型。对比实验使用python作为开发语言,并在深度学习框架TensorFlow中使用Keras库搭建模型。
3.3 实验及结果分析
通过工作日和休息日的消融实验结果,可以综合评估所设计模型在预测和真实值拟合方面的整体效果以及与其他消融模块的对比情况。采用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作为综合性能的评估指标。LSTM、CNN-LSTM和CNN-LSTM-Attention模型结合天气特征进行地铁客流量预测,通过计算得出相应指标的数值。
根据工作日实验结果,可以观察到加入自注意力机制的CNN-LSTM(CNN-LSTM-At)模型在进站客流和出站客流的MAE和RMSE误差值上均低于单一模型LSTM和组合模型CNN-LSTM。
不同站点在时间维度下都呈现出峰值更加平缓化的相似走向趋势,这印证了以工作日和休息日为研究角度进行划分预测的有效性。这一研究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地铁客流情况,为地铁运营和规划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关代码示例:
def create_sequences(data, sequence_length):
X = []
y = []
for i in range(len(data) - sequence_length):
X.append(data[i:i+sequence_length])
y.append(data[i+sequence_length])
return np.array(X), np.array(y)
sequence_length = 10
X_train, y_train = create_sequences(train_data, sequence_length)
X_test, y_test = create_sequences(test_data, sequence_length)
model = Sequential()
model.add(LSTM(units=50, return_sequences=True, input_shape=(sequence_length, 1)))
model.add(LSTM(units=50))
model.add(Dense(units=1))
model.compile(optimizer='adam', loss='mean_squared_error')
model.fit(X_train, y_train, epochs=50, batch_size=32)
predicted_data = model.predict(X_test)
predicted_data = scaler.inverse_transform(predicted_data)
创作不易,欢迎点赞、关注、收藏。文章来源: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803432.html
毕设帮助,疑难解答,欢迎打扰!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803432.html
最后
到了这里,关于毕业设计选题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流量预测系统 人工智能 YOLO 计算机视觉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