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s服务发现组件之CoreDNS/NodeLocalDNS /kubeDNS

这篇具有很好参考价值的文章主要介绍了K8s服务发现组件之CoreDNS/NodeLocalDNS /kubeDNS。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存在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请大家不吝赐教,您也可以点击"举报违法"按钮提交疑问。

1 coredns

1.1 概述

1.1.1 什么是CoreDNS

CoreDNS 是一个灵活可扩展的 DNS 服务器,可以作为 Kubernetes 集群 DNS,在Kubernetes1.12版本之后成为了默认的DNS服务。 与 Kubernetes 一样,CoreDNS 项目由 CNCF 托管。

coredns在K8S中的用途,主要是用作服务发现,也就是服务(应用)之间相互定位的过程。

在k8s中,用service资源代理pod,通过暴露service资源的固定地址(集群IP),来解决以上POD资源变化产生的IP变动问题,但是针对service还存在以下问题:

  • service IP地址难以记忆
  • service资源可能也会被销毁和创建
  • pod ip本身也有需要暴漏的需求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引入了coredns,在K8S,其主要用于服务发现,也就是服务(应用)之间相互定位的过程。

1.1.2  CoreDNS  特点

  • Plugins(插件化)
  • Service Discovery(服务发现)
  • Fast and Flexible(快速和弹性)
  • Simplicity(简单)

1.1.3   DNS服务概述

service发现是k8s中的一个重要机制,其基本功能为:在集群内通过服务名对服务进行访问,即需要完成从服务名到ClusterIP的解析。
k8s主要有两种service发现机制:环境变量和DNS。没有DNS服务的时候,k8s会采用环境变量的形式,但一旦有多个service,环境变量会变复杂,为解决该问题,我们使用DNS服务。

DNS服务在kubernetes中经历了三个阶段(SkyDNS-》KubeDNS-》CoreDNS):

  1. 【第一阶段】在kubernetes 1.2版本时,dns服务使用的是由SkyDNS提供的,由4个容器组成:kube2sky、skydns、etcd和healthz。etcd存储dns记录;kube2sky监控service变化,生成dns记录;skydns读取服务,提供查询服务;healthz提供健康检查。
  2. 【第二阶段】在kubernetes 1.4版本开始使用KubeDNS,有3个容器组成:kubedns、dnsmasq和sidecar。kubedns监控service变化,并记录到内存(存到内存提高性能)中;dnsmasq获取dns记录,提供dns缓存,提供dns查询服务;sidecar提供健康检查。
  3. 【第三阶段】从kubernetes >=1.11版本开始,dns服务有CoreDNS提供,coredns支持自定义dns记录及配置upstream dns server,可以统一管理内部dns和物理dns。coredns只有一个coredns容器。下面是coredns的架构。

K8s服务发现组件之CoreDNS/NodeLocalDNS /kubeDNS,# DNS,kubernetes,服务发现,容器

1.1.4  coredns的优缺点

1.1.4.1 优点
  • 非常灵活的配置,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给不同的域名配置不同的插件
  • k8s 1.9 版本后的默认的 dns 解析
1.1.4.2 缺点
  • 缓存的效率不如 dnsmasq,对集群内部域名解析的速度不如 kube-dns (10% 左右)

1.2 coredns的部署 

coredns部署参考:CoreDNS实战(一)-构建高性能、插件化的DNS服务器_coredns安装-CSDN博客

部署后,可在dns中,通过如下命令查询coredns是否运行正常

dig @127.0.0.1 -p 53 www.example.com

1.3 coredns配置

1.3.1 K8s DNS策略

Kubernetes 中 Pod 的 DNS 策略有四种类型:

  • Default:Pod 继承所在主机上的 DNS 配置;
  • ClusterFirst:K8s 的默认设置;先在 K8s 集群配置的 coreDNS 中查询,查不到的再去继承自主机的上游 nameserver 中查询;
  • ClusterFirstWithHostNet:对于网络配置为 hostNetwork 的 Pod 而言,其 DNS 配置规则与 ClusterFirst 一致;
  • None:忽略 K8s 环境的 DNS 配置,只认 Pod 的 dnsConfig 设置。

1.3.2 resolv.conf

在部署 pod 的时候,如果用的是 K8s 集群的 DNS,那么 kubelet 在起 pause 容器的时候,会将其 DNS 解析配置初始化成集群内的配置。

如创建了一个叫 my-nginx 的 deployment,其 pod 中的 resolv.conf 文件如下:

# DNS 服务的 IP,即coreDNS 的 clusterIP
nameserver 192.168.111.20
 
# DNS search 域。解析域名的时候,将要访问的域名依次带入 search 域,进行 DNS 查询
# 比如访问your-nginx,其进行的 DNS 域名查询的顺序是:your-nginx.default.svc.cluster.local. -> your-nginx.svc.cluster.local. -> your-nginx.cluster.local.
search default.svc.cluster.local svc.cluster.local cluster.local
 
# 其他项,最常见的是 dnots。dnots 指的是如果查询的域名包含的点 “.” 小于 5,则先走search域,再用绝对域名;如果查询的域名包含点数大于或等于 5,则先用绝对域名,再走search域
# K8s 中默认的配置是 5。
options ndots:5

1.3.3 coreDNS Corefile 文件 

CoreDNS 实现了应用的插件化,用户可以选择所需的插件编译到可执行文件中;CoreDNS 的配置文件是 Corefile 形式的,coreDNS 的 configMap如下所示:

apiVersion: v1
data:
  Corefile: |
    .:53 {
        errors
        health
        # 指明 cluster.local 后缀的域名,都是 kubernetes 内部域名,coredns 会监听 service 的变化来维护域名关系,所以cluster.local 相关域名都在这里解析
        kubernetes cluster.local in-addr.arpa ip6.arpa {
           pods insecure
           upstream
           fallthrough in-addr.arpa ip6.arpa
        }
        
        # CoreDNS 的监控地址为:http://localhost:9153/metrics 
        prometheus :9153
        
        # proxy 指 coredns 中没有找到记录,则去 /etc/resolv.conf 中的 nameserver 请求解析,而 coredns 容器中的 /etc/resolv.conf 是继承自宿主机的。
        # 实际效果是如果不是 k8s 内部域名,就会去默认的 dns 服务器请求解析,并返回给 coredns 的请求者。
        forward . /etc/resolv.conf
        
        cache 30    # 允许缓存
        loop    # 如果找到循环,则检测简单的转发循环并停止 CoreDNS 进程
        reload  # 允许 Corefile 的配置自动更新。在更改 ConfigMap 后两分钟,修改生效
        loadbalance # 这是一个循环 DNS 负载均衡器,可以在答案中随机化 A,AAAA 和 MX 记录的顺序
    }
kind: ConfigMap
metadata:
  creationTimestamp: "2019-06-10T03:19:01Z"
  name: coredns
  namespace: kube-system

1.3.4  CoreDNS配置解析

下面是coredns的配置模板

apiVersion: v1
kind: ConfigMap
metadata:
  name: coredns
  namespace: namespace-test
data:
  Corefile: |
    .:53 {
        errors
        health
        ready
        kubernetes cluster.local  10.200.0.0/16 {
          pods insecure
          upstream 114.114.114.114
          fallthrough in-addr.arpa ip6.arpa
          namespaces namespace-test
        }
        prometheus :9153
        forward . /etc/resolv.conf
        cache 30
        loop
        reload
        loadbalance
    }

CoreDNS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插件系统实现的。它实现了一种链式插件的结构,将dns的逻辑抽象成了一个个插件。

常见的插件如下:

  • loadbalance:提供基于dns的负载均衡功能
  • loop:检测在dns解析过程中出现的简单循环问题
  • cache:提供前端缓存功能
  • health:对Endpoint进行健康检查
  • kubernetes:从kubernetes中读取zone数据
  • etcd:从etcd读取zone数据,可以用于自定义域名记录
  • file:从文件中读取zone数据
  • hosts:使用/etc/hosts文件或者其他文件读取zone数据,可以用于自定义域名记录
  • auto:从磁盘中自动加载区域文件
  • reload:定时自动重新加载Corefile配置文件的内容
  • forward:转发域名查询到上游dns服务器
  • proxy:转发特定的域名查询到多个其他dns服务器,同时提供到多个dns服务器的负载均衡功能
  • prometheus:为prometheus系统提供采集性能指标数据的URL
  • pprof:在URL路径/debug/pprof下提供运行是的西能数据
  • log:对dns查询进行日志记录
  • errors:对错误信息镜像日志记录

K8s服务发现组件之CoreDNS/NodeLocalDNS /kubeDNS,# DNS,kubernetes,服务发现,容器

2 node local dns

2.1 DNS间歇性5秒延迟

由于 Linux 内核中的缺陷,在 Kubernetes 集群中很可能会碰到恼人的 DNS 间歇性 5 秒延迟问题。

原因是镜像底层库 DNS 解析行为默认使用 UDP 在同一个 socket 并发 A 和 AAAA 记录请求,由于 UDP 无状态,两个请求可能会并发创建 conntrack 表项,如果最终 DNAT 成同一个集群 DNS 的 Pod IP 就会导致 conntrack 冲突,由于 conntrack 的创建和插入是不加锁的,最终后面插入的 conntrack 表项就会被丢弃,从而请求超时,默认 5s 后重试,造成现象就是 DNS 5 秒延时。

具体原因可参见:

issues-56903
Weave works分析

2.2  NodeLocal DNSCache

NodeLocal DNSCache通过在集群上运行一个dnsCache daemonset来提高clusterDNS性能和可靠性。相比于纯coredns方案,nodelocaldns + coredns方案能够大幅降低DNS查询timeout的频次,提升服务稳定性。

nodelocaldns配置如下,nodelocaldns只配置了一个server,监听默认的UDP 53端口,4个zone。域名后缀为cluster.local的所有域名以及in-addr.arpa和ip6.arpa形式域名走coredns进行域名解析,其他外部域名使用宿主机的/etc/resolv.conf文件配置的nameserver进行解析。缓存分为 256 个分片,每个分片默认最多可容纳 39 个项目 - 总大小为 256 * 39 = 9984 个项目。


# 其中cluster.local、in-addr.arpa、ip6.arpa表示kubernetes插件会处理域名后缀为cluster.local的所有域名以及处理所有的in-addr.arpa中的反向dns查找和ip6.arpa形式域名,其中kuberne# 集群域名后缀是在kubelet参数中配置的,默认值为cluster.local
 
apiVersion: v1
data:
  Corefile: |
    cluster.local:53 {
        errors
        cache {
            success 9984 30 # 对于成功的缓存最多缓存9984条域名解析记录,缓存时间为30s
            denial 9984 5   # 对于失败的缓存最多缓存9984条域名解析记录,缓存时间为5s
        }
        reload
        loop
        bind 169.254.25.10
        forward . 10.233.0.3 {
            force_tcp
        }
        prometheus :9253
        health 169.254.25.10:9254
    }
    in-addr.arpa:53 {
        errors
        cache 30
        reload
        loop
        bind 169.254.25.10
        forward . 10.233.0.3 {
            force_tcp
        }
        prometheus :9253
    }
    ip6.arpa:53 {
        errors
        cache 30
        reload
        loop
        bind 169.254.25.10
        forward . 10.233.0.3 {
            force_tcp
        }
        prometheus :9253
    }
    .:53 {
        errors
        cache 30
        reload
        loop
        bind 169.254.25.10
        forward . /etc/resolv.conf
        prometheus :9253
    }
kind: ConfigMap
......

nodelocaldns + coredns方案,DNS查询流程如下所示:

K8s服务发现组件之CoreDNS/NodeLocalDNS /kubeDNS,# DNS,kubernetes,服务发现,容器

3 kubeDNS

3.1  结构

kubeDNS由3个部分组成。

  • kubedns: 依赖 client-go 中的 informer 机制监视 k8s 中的 Service 和 Endpoint 的变化,并将这些结构维护进内存来服务内部 DNS 解析请求。
  • dnsmasq: 区分 Domain 是集群内部还是外部,给外部域名提供上游解析,内部域名发往 10053 端口,并将解析结果缓存,提高解析效率。
  • sidecar: 对 kubedns 和 dnsmasq 进行健康检查和收集监控指标。
     

以下是结构图:

K8s服务发现组件之CoreDNS/NodeLocalDNS /kubeDNS,# DNS,kubernetes,服务发现,容器

5.2  kubedns

在 kubedns 包含两个部分, kubedns 和 skydns。

其中 kubedns 是负责监听 k8s 集群中的 Service 和 Endpoint 的变化,并将这些变化通过 treecache 的数据结构缓存下来,作为 Backend 给 skydns 提供 Record。 而真正负责dns解析的其实是 skydns(skydns 目前有两个版本 skydns1 和 skydns2,下面所说的是 skydns2,也是当前 kubedns 所使用的版本)。

我们可以先看下 treecache,以下是 treecache 的数据结构;

// /dns/pkg/dns/treecache/treecache.go#54
type treeCache struct {
    ChildNodes map[string]*treeCache
    Entries    map[string]interface{}
}

treeCache 的结构类似于目录树。从根节点到叶子节点的每个路径与一个域名是相对应的,顺序是颠倒的。它的叶子节点只包含 Entries,非叶子节点只包含 ChildNodes。叶子节点中保存的就是 SkyDNS 定义的 msg.Service 结构,可以理解为 DNS 记录。

在 Records 接口方法实现中,只需根据域名查找到对应的叶子节点,并返回叶子节点中保存的所有msg.Service 数据。K8S 就是通过这样的一个数据结构来保存 DNS 记录的,并替换了 etcd( skydns2 默认使用 etcd 作为存储),来提供基于内存的高效存储。

我们可以直接阅读代码来了解 kubedns 的启动流程。

首先看它的结构体

// dns/cmd/kube-dns/app/server.go#43
type KubeDNSServer struct {
    // DNS domain name. = cluster.local.
    domain         string
    healthzPort    int
    // skydns启动的地址和端口
    dnsBindAddress string
    dnsPort        int
    // 配置上游查询的地址,虽然 skydns 也支持上游域名解析,
    // 但是在 kubedns 一般情况下并不会由它来做,因为上游域名会被 dnsmasq 提前处理
    nameServers    string
    kd             *dns.KubeDNS
}

接下来可以看到一个叫 NewKubeDNSServerDefault 的函数,它初始化了 KubeDNSServer。并执行 server.Run() 启动了服务。那么我们来看下 NewKubeDNSServerDefault 这个方法做了什么。

// dns/cmd/kube-dns/app/server.go#53
func NewKubeDNSServerDefault(config *options.KubeDNSConfig) *KubeDNSServer {
    // 初始化 kubeclient
    kubeClient, err := newKubeClient(config)
 
    // 同步配置文件,如果观察到配置信息改变,就会重启skydns
    var configSync dnsconfig.Sync
    switch {
    // 同时配置了 configMap 和 configDir 会报错
    case config.ConfigMap != "" && config.ConfigDir != "":
      glog.Fatal("Cannot use both ConfigMap and ConfigDir")
    case config.ConfigMap != "":
      configSync = dnsconfig.NewConfigMapSync(kubeClient, config.ConfigMapNs, config.ConfigMap)
    case config.ConfigDir != "":
      configSync = dnsconfig.NewFileSync(config.ConfigDir, config.ConfigPeriod)
    default:
      conf := dnsconfig.Config{Federations: config.Federations}
      if len(config.NameServers) > 0 {
        conf.UpstreamNameservers = strings.Split(config.NameServers, ",")
      }
      configSync = dnsconfig.NewNopSync(&conf)
    }
 
    return &KubeDNSServer{
      domain:         config.ClusterDomain,
      healthzPort:    config.HealthzPort,
      dnsBindAddress: config.DNSBindAddress,
      dnsPort:        config.DNSPort,
      nameServers:    config.NameServers,
      kd:             dns.NewKubeDNS(kubeClient, config.ClusterDomain, config.InitialSyncTimeout, configSync),
    }
}

可以看到这里 dnsconfig 会返回一个 configSync 的 interface 用来实时同步配置,也就是 kube-dns 这个 configmap,或者是本地的 dir(但一般来说这个 dir 也是由 configmap 挂载进去的)。在方法的最后 dns.NewKubeDNS 返回一个 KubeDNS 的结构体。那么我们看下这个函数初始化了哪些东西。

// dns/pkg/dns/dns.go#124
func NewKubeDNS(client clientset.Interface, clusterDomain string, timeout time.Duration, configSync config.Sync) *KubeDNS {
    kd := &KubeDNS{
      kubeClient:          client,
      domain:              clusterDomain,
      // 初始化目录树
      cache:               treecache.NewTreeCache(),
      cacheLock:           sync.RWMutex{},
      nodesStore:          kcache.NewStore(kcache.MetaNamespaceKeyFunc),
      reverseRecordMap:    make(map[string]*skymsg.Service),
      clusterIPServiceMap: make(map[string]*v1.Service),
      domainPath:          util.ReverseArray(strings.Split(strings.TrimRight(clusterDomain, "."), ".")),
      initialSyncTimeout:  timeout,
 
      configLock: sync.RWMutex{},
      configSync: configSync,
    }
 
    kd.setEndpointsStore()
    kd.setServicesStore()
 
    return kd
}

可以看到kd.setEndpointsStore() 和 kd.setServicesStore() 这两个方法会在 informer中注册 Service 和 Endpoint 的回调,用来观测这些资源的变动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 dns/pkg/dns/dns.go#499
func (kd *KubeDNS) newPortalService(service *v1.Service) {
    // 构建了一个空的叶子节点, recordLabel是clusterIP经过 FNV-1a hash运算后得到的32位数字
    // recordValue 的结构
    // &msg.Service{
    //  Host:     service.Spec.ClusterIP,
    //  Port:     0,
    //  Priority: defaultPriority,
    //  Weight:   defaultWeight,
    //  Ttl:      defaultTTL,
    // }
    subCache := treecache.NewTreeCache()
    recordValue, recordLabel := util.GetSkyMsg(service.Spec.ClusterIP, 0)
    subCache.SetEntry(recordLabel, recordValue, kd.fqdn(service, recordLabel))
 
    // 查看service的ports列表,将每个port信息转换成skydns.Service并加入上面构建的叶子节点
    for i := range service.Spec.Ports {
      port := &service.Spec.Ports[i]
      if port.Name != "" && port.Protocol != "" {
        srvValue := kd.generateSRVRecordValue(service, int(port.Port))
 
        l := []string{"_" + strings.ToLower(string(port.Protocol)), "_" + port.Name}
 
        subCache.SetEntry(recordLabel, srvValue, kd.fqdn(service, append(l, recordLabel)...), l...)
      }
    }
    subCachePath := append(kd.domainPath, serviceSubdomain, service.Namespace)
    host := getServiceFQDN(kd.domain, service)
    reverseRecord, _ := util.GetSkyMsg(host, 0)
 
    kd.cacheLock.Lock()
    defer kd.cacheLock.Unlock()
    // 将构建好的叶子节点加入treecache
    kd.cache.SetSubCache(service.Name, subCache, subCachePath...)
    kd.reverseRecordMap[service.Spec.ClusterIP] = reverseRecord
    kd.clusterIPServiceMap[service.Spec.ClusterIP] = service
}

再看一下当 Endpoint 添加到集群时,kubedns 会如何处理

// dns/pkg/dns/dns.go#460
func (kd *KubeDNS) addDNSUsingEndpoints(e *v1.Endpoints) error {
    // 获取ep所属的svc
    svc, err := kd.getServiceFromEndpoints(e)
    if err != nil {
      return err
    }
    // 判断这个svc,如果这个svc不是 headless,就不会处理此次添加,因为 svc 有 clusterIP 的情况,在处理
    // svc 的增删改时已经都被处理了。所以当 ep 属于 headless svc 时,需要将这个 ep 加入到 cache
    if svc == nil || v1.IsServiceIPSet(svc) || svc.Spec.Type == v1.ServiceTypeExternalName {
      // No headless service found corresponding to endpoints object.
      return nil
    }
    return kd.generateRecordsForHeadlessService(e, svc)
}
 
// 把 endpoint 添加到它所属的 headless service 的缓存下
func (kd *KubeDNS) generateRecordsForHeadlessService(e *v1.Endpoints, svc *v1.Service) error {
    subCache := treecache.NewTreeCache()
    generatedRecords := map[string]*skymsg.Service{}
    // 遍历这个 ep 下所有的 ip+port,并将它们添加到 treecache 中
    for idx := range e.Subsets {
      for subIdx := range e.Subsets[idx].Addresses {
        address := &e.Subsets[idx].Addresses[subIdx]
        endpointIP := address.IP
        recordValue, endpointName := util.GetSkyMsg(endpointIP, 0)
        if hostLabel, exists := getHostname(address); exists {
          endpointName = hostLabel
        }
        subCache.SetEntry(endpointName, recordValue, kd.fqdn(svc, endpointName))
        for portIdx := range e.Subsets[idx].Ports {
          endpointPort := &e.Subsets[idx].Ports[portIdx]
          if endpointPort.Name != "" && endpointPort.Protocol != "" {
            srvValue := kd.generateSRVRecordValue(svc, int(endpointPort.Port), endpointName)
            l := []string{"_" + strings.ToLower(string(endpointPort.Protocol)), "_" + endpointPort.Name}
            subCache.SetEntry(endpointName, srvValue, kd.fqdn(svc, append(l, endpointName)...), l...)
          }
        }
 
        // Generate PTR records only for Named Headless service.
        if _, has := getHostname(address); has {
          reverseRecord, _ := util.GetSkyMsg(kd.fqdn(svc, endpointName), 0)
          generatedRecords[endpointIP] = reverseRecord
        }
      }
    }
    subCachePath := append(kd.domainPath, serviceSubdomain, svc.Namespace)
    kd.cacheLock.Lock()
    defer kd.cacheLock.Unlock()
    for endpointIP, reverseRecord := range generatedRecords {
      kd.reverseRecordMap[endpointIP] = reverseRecord
    }
    kd.cache.SetSubCache(svc.Name, subCache, subCachePath...)
    return nil
}

整体流程其实和 Service 差不多,只不过在添加 cache 之前会先去查找Endpoint所属的 Service,然后不同的是 Endpoint 的叶子节点中的host存储的是 EndpointIP,而 Service 的叶子节点的 host 中存储的是 fqdn。最后再看一下 SkyDNS 的启动过程。


// 启动skydns server
func (d *KubeDNSServer) startSkyDNSServer() {
    skydnsConfig := &server.Config{
      Domain:  d.domain,
      DnsAddr: fmt.Sprintf("%s:%d", d.dnsBindAddress, d.dnsPort),
    }
    if err := server.SetDefaults(skydnsConfig); err != nil {
      glog.Fatalf("Failed to set defaults for Skydns server: %s", err)
    }
    // 使用d.kd作为存储的后端,因为kubedns实现了skydns.Backend的接口
    // type Backend interface {
    //     HasSynced() bool
    //     Records(name string, exact bool) ([]msg.Service, error)
    //     ReverseRecord(name string) (*msg.Service, error)
    // }
    s := server.New(d.kd, skydnsConfig)
    // ...
 
    d.kd.SkyDNSConfig = skydnsConfig
    go s.Run()
}

kubedns总结

  • kubedns 有两个模块,kubedns和skydns,kubedns负责监听Service和Endpoint并将它们转换为 skydns 能够理解的格式,以目录树的形式存在内存中。
  • 因为 skydns 是以 etcd 的标准作为后端存储的,所以为了兼容 etcd ,kubedns 在某些错误信息方面也都以 etcd 的格式进行定义的。因此 kubedns 的作用其实可以理解为为 skydns 提供存储。

5.3  dnsmasq

dnsmasq 也由两个部分组成

  • dnsmasq-nanny,容器里的1号进程,不负责处理 DNS LookUp 请求,只负责管理 dnsmasq。
  • dnsmasq,负责处理 DNS LookUp 请求,并缓存结果。

dnsmasq-nanny 负责监控 config 文件(/etc/k8s/dns/dnsmasq-nanny,也就是kube-dns-config这个 configmap 所挂载的位置)的变化(每 10s 查看一次),如果 config 变化了就会Kill掉 dnsmasq,并重新启动它。


// dns/pkg/dnsmasq/nanny.go#198
// RunNanny 启动 nanny 服务并处理配置变化
func RunNanny(sync config.Sync, opts RunNannyOpts, kubednsServer string) {
    //  ...
    configChan := sync.Periodic()
    for {
      select {
      // ...
      // 观察到config变化
      case currentConfig = <-configChan:
        if opts.RestartOnChange {
          // 直接杀掉dnsmasq进程
          nanny.Kill()
          nanny = &Nanny{Exec: opts.DnsmasqExec}
          // 重新加载配置
          nanny.Configure(opts.DnsmasqArgs, currentConfig, kubednsServer)
          // 重新启动dnsmasq进程
          nanny.Start()
        } else {
          glog.V(2).Infof("Not restarting dnsmasq (--restartDnsmasq=false)")
        }
        break
      }
    }
}

让我们看下 sync.Periodic() 这个函数做了些什么

// dns/pkg/dns/config/sync.go#81
func (sync *kubeSync) Periodic() <-chan *Config {
    go func() {
      // Periodic函数中设置了一个Tick,每10s会去load一下configDir下
      // 所有的文件,并对每个文件进行sha256的摘要计算
      // 并将这个结果返回。
      resultChan := sync.syncSource.Periodic()
      for {
        syncResult := <-resultChan
        // processUpdate函数会比较新的文件的版本和旧的
        // 文件的版本,如果不一致会返回changed。
        // 值得注意的是有三个文件是需要单独处理的
        // federations
        // stubDomains
        // upstreamNameservers
        // 当这三个文件变化是会触发单独的函数(打印日志)
        config, changed, err := sync.processUpdate(syncResult, false)
        if err != nil {
          continue
        }
        if !changed {
          continue
        }
        sync.channel <- config
      }
    }()
    return sync.channel
}

dnsmasq 中是如何加载配置的呢?

// dns/pkg/dnsmasq/nanny.go#58
// Configure the nanny. This must be called before Start().
// 这个函数会配置 dnsmasq,Nanny 每次 Kill 掉 dnsmasq 后,调用 Start() 之前都会调用这个函数
// 重新加载配置。
func (n *Nanny) Configure(args []string, config *config.Config, kubednsServer string) {
    // ...
    for domain, serverList := range config.StubDomains {
      resolver := &net.Resolver{
        PreferGo: true,
        Dial: func(ctx context.Context, network, address string) (net.Conn, error) {
          d := net.Dialer{}
          return d.DialContext(ctx, "udp", kubednsServer)
        },
      }
      // 因为 stubDomain 中可以是以 host:port 的形式存在,所以这里还要做一次 上游的 dns 解析
      for _, server := range serverList {
        if isIP := (net.ParseIP(server) != nil); !isIP {
          switch {
          // 如果 server 是以 cluster.local(不知道为什么这里是 hardCode 的)结尾的,就会发往 kubednsServer 进行 DNS 解析
          // 因为上面已经配置了 d.DialContext(ctx, "udp", kubednsServer)
          case strings.HasSuffix(server, "cluster.local"):
            // ...
            resolver.LookupIPAddr(context.Background(), server)
          default:
          // 如果没有以 cluster.local 结尾,就会走外部解析 DNS
            // ...
            net.LookupIP(server)
          }
        }
      }
    }
    // ...
}

5.4   sidecar

sidecar 启动后会在内部开启一个协程,并在循环中每默认 5s 向 kubedns 发送一次 dns 解析。并记录解析结果。

sidecar 提供了两个http的接口 /healthcheck/kubedns 和 /healthcheck/dnsmasq 给 k8s 用作 livenessProbe 的健康检查。每次请求,sidecar 会将上述记录的 DNS 解析结果返回。

5.5   kubedns的优缺点

5.5.1 优点

  • 依赖 dnsmasq ,性能有保障

5.5.2 缺点

  • 因为 dnsmasq-nanny 重启 dnsmasq 的方式,先杀后起,方式比较粗暴,有可能导致这段时间内大量的 DNS 请求失败。
  • dnsmasq-nanny 检测文件的方式,可能会导致以下问题:
    • dnsmasq-nanny 每次遍历目录下的所有文件,然后用 ioutil.ReadFile 读取文件内容。如果目录下文件数量过多,可能出现在遍历的同时文件也在被修改,遍历的速度跟不上修改的速度。 这样可能导致遍历完了,某个配置文件才更新完。那么此时,你读取的一部分文件数据并不是和当前目录下文件数据完全一致,本次会重启 dnsmasq。进而,下次检测,还认为有文件变化,到时候,又重启一次 dnsmasq。这种方式不优雅,但问题不大。
    • 文件的检测,直接使用 ioutil.ReadFile 读取文件内容,也存在问题。如果文件变化,和文件读取同时发生,很可能你读取完,文件的更新都没完成,那么你读取的并非一个完整的文件,而是坏的文件,这种文件,dnsmasq-nanny 无法做解析,不过官方代码中有数据校验,解析失败也问题不大,大不了下个周期的时候,再取到完整数据,再解析一次。

6 CoreDNS和KubeDNS的性能对比

在 CoreDNS 的官网中已有详细的性能测试报告,

  • 对于内部域名解析 KubeDNS 要优于 CoreDNS 大约 10%,可能是因为 dnsmasq 对于缓存的优化会比 CoreDNS 要好
  • 对于外部域名 CoreDNS 要比 KubeDNS 好 3 倍。但这个值大家看看就好,因为 kube-dns 不会缓存 Negative cache。但即使 kubeDNS 使用了 Negative cache,表现仍然也差不多
  • CoreDNS 的内存占用情况会优于 KubeDNS

 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826517.html

到了这里,关于K8s服务发现组件之CoreDNS/NodeLocalDNS /kubeDNS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违法举报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领支付宝红包 赞助服务器费用

相关文章

  • K8s暴露服务-服务发现(三种常用方式)

    NodePort:后期维护困难,不支持虚拟路径 LoadBlancer:需要云厂商支持,有局限性 ClusterIP:只能在集群内部访问 Ingress:灵活,无依赖 前三种方式都是在service的维度提供的,service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对集群内部它不断跟踪pod变化,更新endpoint中对应的pod的对象,提供IP不断变化

    2024年02月15日
    浏览(54)
  • 持续集成部署-k8s-服务发现-Ingress

    Ingress 是 Kubernetes 中的一个核心组件,用于管理和暴露集群内部的服务到集群外部。它充当了一个入口( Gateway )的角色,可以将外部流量路由到集群内部的服务。 Ingress 提供从集群外部到集群内服务的 HTTP 和 HTTPS 路由。 流量路由由

    2024年02月08日
    浏览(61)
  • K8s进阶之路-命名空间级-服务发现 :

    服务发现: Service(东西流量):集群内网络通信、负载均衡(四层负载)内部跨节点,节点与节点之间的通信,以及pod与pod之间的通信,用Service暴露端口即可实现 Ingress(南北流量):将内部服务暴露外网访问的服务ingress-nginx,也就是nginx反向代理负载均衡服务(七层http负

    2024年02月20日
    浏览(46)
  • k8s-服务发现service和ingress

    回到目录 service用于集群内部应用的网络调用,处理东西流量 ingress用于集群外部用户访问内部服务,处理南北流量 kubernetes集群中有三层网络,一类是真实存在的,例如Node Network、Pod Network,提供真实IP地址;一类是虚拟的,例如Cluster Network或Service Network,提供虚拟IP地址,不会

    2024年02月14日
    浏览(47)
  • 持续集成部署-k8s-服务发现-Service

    在K8s中, Service 是一种可以暴露一个或多个 Pod 的稳定的网络终点,从而形成逻辑上的应用服务单元,为服务发现、负载均衡、容错等提供了基础设施支持。 Service 的主要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实现内部服务发现 :在K8s中,往往会有多个 Pod 运行同一种应用服务, Servi

    2024年02月08日
    浏览(56)
  • k8s coredns 添加静态解析

    修改 coredns configmap,添加 hosts { 120.241.21.12 api.mch.weixin.qq.com 36.155.207.147 yun.tim.qq.com fallthrough }

    2024年02月09日
    浏览(36)
  • k8s 系列之 CoreDNS 解读

    kuberntes 中的 pod 基于 service 域名解析后,再负载均衡分发到 service 后端的各个 pod 服务中,如果没有 DNS 解析,则无法查到各个服务对应的 service 服务 基于环境变量的方式 基于内部域名的方式 DNS策略,在Pod,Deployment RC等资源设置 dnsPolicy None 用于想要自定义 DNS 配置的场景,

    2024年02月06日
    浏览(42)
  • Kubernetes基础(二十一)-k8s的服务发现机制

    Kubernetes(K8s)是一个强大的容器编排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功能来简化容器化应用的管理。其中之一重要的特性就是服务发现机制,它使得应用程序能够在K8s集群中动态地发现和访问其他服务。本文将深入研究K8s中的服务发现机制,探讨其原理、使用方法以及通过详细的示例演

    2024年02月20日
    浏览(47)
  • k8s中的服务发现机制是如何实现的

    Kubernetes的服务发现机制是Kubernetes集群中一个非常核心的功能,它允许集群内的Pod、Service以及其他网络实体相互发现和通信。这种机制对于构建微服务架构的应用程序尤为重要,因为它可以消除硬编码的网络地址和端口号,提供动态的、可扩展的服务访问方式。 在Kubernetes中

    2024年03月28日
    浏览(47)
  • k8s服务发现之第二弹Service详解

    Kubernetes Servies 是一个 RESTFul 接口对象,可通过 yaml 文件创建。 例如,假设您有一组 Pod: 每个 Pod 都监听 9376 TCP 端口 每个 Pod 都有标签 app=MyApp 上述 YAML 文件可用来创建一个 Service: 名字为 my-service 目标端口为 TCP 9376 选取所有包含标签 app=MyApp 的 Pod 关于 Service,您还需要了解

    2024年02月16日
    浏览(47)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博客赞助

微信扫一扫打赏

请作者喝杯咖啡吧~博客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领取红包,优惠每天领

二维码1

领取红包

二维码2

领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