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发展,新冠的冲击,让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尽管云计算服务为企业免除了基础硬件的建设和维护成本,当企业需要进行业务跨架调整、升级维护、环境测试等场景而进行云迁移,其过程中所带来的停机时间,就变得尤为头疼了。
过去企业常常依靠冷迁移的方式进行迁移。需要将业务停止,主机停电后,再进行迁移。这种方式在云迁移场景下依然可行,但并不适用。
这是因为业务节奏的加快让客户对业务连续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用户体验,企业对于业务停机时间的忍受度越来越小。除此之外,如金融、医疗等行业因为其特性,对于停机时间的要求也十分苛刻。热迁移技术的出现,帮助企业解决了停机时间长的困扰。首先,要纠正企业主的一个理解误区:
停机窗口≠破坏业务连续性
热迁移,也叫在线迁移(live migration),是将数据/主机从源端迁移到目标端但是“不中断业务服务”的一种机制。这里“不中断”指的是在用户观感上,业务一直提供服务。而实际上,在热迁移的过程中,会有短暂的停机窗口。
实际上,热迁移是转移内部存储数据的过程。源端不断把数据传输到目标端,直到源端仅剩一部分可以一次转移完成的内存未被传输,此时把源端主机暂停,将最后一部分数据传输至目标端。这样做是因为,在传输数据时,源端主机业务有可能在提供有关内存写入的服务,生成新的未被迁移的内存,这就是所谓的“脏内存”,如果不暂停源端主机,“脏内存”一直产生,迁移永远不能完成。
现在市面上的大部分热迁移技术都无法避免迁移过程中的停机窗口问题。
热迁移的类型
1、虚拟机集群内的热迁移
VMware公司在05年通过VMotion(虚拟机的迁移代理程序)、虚拟中心管理软件(Virtual Center management)首先进入到了这一领域。
Vmotion虽然能做到无缝迁移,但是对于源端和目标端的限制要求极高,而且当整个集群出现问题时,企业数据、业务连续性将难以得到保障。
2、跨平台、跨架构的热迁移
基于各种原因,现在许多的企业已经开始采用多云/混合云的业务架构,受限于虚拟机集群内的热迁移技术无法实现该场景下企业的需求。
想要完成跨架构、跨平台的热迁移,就需要第三方工具的帮助。这是因为不同的物理机、虚拟机、云有不同的服务提供商。他们的架构、CPU类型等都不同,仅靠单个厂商的迁移服务,无法完成跨架构、平台的迁移动作。
基于云原生的整机热迁移,保障业务连续性
HyperMotion利用云原生特性+全量增量复制技术,高效实现跨云、跨架构、跨平台的热迁移。
云原生API对接,支持多种场景:
直接调用云API接口,自主实现云端启动,智能驱动适配20朵云、40+云版本;实现高度自动化的编排能力,满足上云前的反复验证需求,保证上云后业务级别可用性。
企业可根据需求通过HyperMotion云迁移实现多种业务场景的迁移,除了云/虚拟化之间的迁移,还包括传统IDC的物理机到云或虚拟机、云上到传统IDC等迁移场景,数据迁移更丝滑,操作更便捷。
全量增量复制技术:
迁移开始后,首先利用块级别全量复制技术,在业务不停机的情况下将源端数据快速地全部复制到目标端;
全量复制完毕后,企业可自定义增量复制快照间隔,在业务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持续将产生的新数据增量复制到目标端,过小增量同步的方式来缩小停机窗口。
在全量增量复制的过程中,源端业务始终保持正常运行。
Boot in Cloud技术,一键拉起业务:
当数据几乎全部迁移到目标端后,企业可根据实际需求,自定义业务割接时间,将停机窗口如放在非业务时间段内。在业务割接前停止源端业务,完成最后一次增量复制后,采用Boot in Cloud技术将目标端业务一键拉起。最短可达到分钟级RTO。
多云/混合云部署已成为当下热门的部署趋势,在不破坏业务连续性的情况下,热迁移技术几乎都需要通过优化流程,如:业务割接之前的小增量同步以降低业务中断时间,让企业在非业务运行时间完成业务割接,来减少对生产端的影响。加上HyperMotion云迁移的助力,帮助企业充分利用云原生特性,突破复杂的架构、平台限制,自由地在云上、云中、云下迁移。高度自动化的设计,减轻成本负担,提升迁移成功率,让数据更自由地跨架构、跨平台流转。
文章来源: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828494.html
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828494.html
到了这里,关于什么是热迁移?90%的企业都理解错误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