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线器:一个口收到的信号原封不动地转发给其他所有口,其他口上的设备自己决定是否接收信号。有点类似广播,但必广播更纯粹。由于hub只是单纯地转发,所以工作在物理层(OSI第一层)
类似于广播模式,纯硬件
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OSI第二层)。以太网中,数据链路层地址就是Mac地址,网桥会过滤Mac,只有目的Mac地址相匹配的数据才会发送到出口。一个bridge指的是一个输入到输出的桥接。
交换机:早期的Switch,其实可以看做多个bridge的集成设备,因此 也工作在 数据链路层。交换机中的Mac table,实际上是为了bridge能工作而存在。一个N口交换机可以看成是N(N+1)个bridge。
但随着技术的法杖,也常常听到L3 Switch,包含routing功能。
软硬结合
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基于IP地址做转发。
冲突域:(单行通道,同时出行产生冲突。从理论上产生传输冲突,只能通过技术手段,依次通过)
连接在同一导线上的所有工作站的集合,或者说是同一物理网段上所有节点的集合或以太网上竞争同一带宽的节点集合。这个域代表了冲突在其中发生并传播的区域,这个区域可以被认为是共享段。在OSI模型中,冲突域被看作是第一层的概念,连接同一冲突域的设备有Hub,Reperter或者其他进行简单复制信号的设备。也就是说,用Hub或者Repeater连接的所有节点可以被认为是在同一个冲突域内,它不会划分冲突域。而第二层设备(网桥,交换机)第三层设备(路由器)都可以划分冲突域的,当然也可以连接不同的冲突域。简单的说,可以将Repeater等看成是一根电缆,而将网桥等看成是一束电缆。
广播域:(多通道并行,但在未建立各端口映射表时,只能通过广播进行寻找。这种理论上覆盖的区域即为广播域)
接收同样广播消息的节点的集合。如:在该集合中的任何一个节点传输一个广播帧,则所有其他能收到这个帧的节点都被认为是该广播帧的一部分。由于许多设备都极易产生广播,所以如果不维护,就会消耗大量的带宽,降低网络的效率。由于广播域被认为是OSI中的第二层概念,所以像Hub,交换机等第一,第二层设备连接的节点被认为都是在同一个广播域。而路由器,第三层交换机则可以划分广播域,即可以连接不同的广播域。
广播域和冲突域的区别主要在:(两种技术概念)
1、概念不同:广播域指的是所有接收广播信息的节点,冲突域指的是同一物理段中的节点。
2、协议不同:广播域采用数据链路层协议,冲突域采用物理层协议。
3、网段不同:广播域可以跨网段,冲突域发生在同一个网段中。
以太网是数据链路层其中的一种实现方式,此时出现mac地址的概念
负载均衡:修改l2的Mac地址,做转发
1.计算机网络层级
网络层实际上是拿不到port的,对于它来说,它只拿到ip地址,后面的port和data就是一个数据包,它并不关心其中的内容
数据来源–Qos (打包)–找路–传输文章来源: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832658.html
端口不通去传输层找问题
在做负载均衡的时候,以及为了节省通信时间,可以直接解析Mac地址,跳过网络层
termshark:基于控制台
tcp down
wireshark
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832658.html
到了这里,关于网络基础:通信原理及网络协议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