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据模型,关系型数据模型,网状模型,层次模型
1.数据库模型是用来描述和表示现实世界中的事物、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工具,但是并不是越专业越好,还要平衡它的模型的复杂性、通用性和成本效益等因素。数据模型按不同的应用层次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它们分别是:概念数据模型(E-R图),逻辑数据模型(数据模型),物理数据模型(储存硬盘)。
2.关系数据模型它的三个核心要素是:数据结构、操作集合 以及 完整性约束。关系模型的存取路径对用户透明,从而具有更高的数据独立性、更好的安全保密性,也简化了程序员的工作和数据库开发建立的工作。由Edgar F. Codd(埃德加 • 科德)提出。
3.网状模型:一个结点有多个父结点以及结点之间为多对多联系的情形
4.层次模型:有且只有一个结点没有双亲结点,这个结点称为根结点。根以外的其他结点有且只有一个双亲结点。
二,数据库系统模式和模式映像
1.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它定义了数据的整体结构和关系,是数据库设计的基础。(只有一个)
2.内模式则是对数据的物理结构和存储方法的描述,它规定了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和存储方式。内模式关注的是数据的存储和访问效率,以及如何有效地将数据存储在物理介质上。(只有一个)
3.外模式(用户模式或子模式):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不同的用户或应用程序可能需要看到不同的数据视图,因此可以定义多个外模式来满足这些需求。(可以有多个)
4.外模式/模式映像:当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即模式)发生变化时,如增加新的关系、改变关系的属性或数据类型等,只要对外模式/模式映像作相应的修改,就可以使外模式保持不变。应用程序是依据数据的外模式编写的,因此应用程序不必修改,从而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也称为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5.要保证数据库的数据独立性,主要需要修改的是数据库系统中的二级映象,包括外模式/模式映像和模式/内模式映像。
三,数据库关系模式
1.在数据库的实际应用中,由于业务需求的变更、数据的增长和变化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数据库中的数据是不断更新的,这导致关系模式也可能发生相对变化。
四,数据库系统特点(冗余度)
1.数据库中的数据冗余度通常是不高的。通过合理的数据模型设计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应用,数据库可以确保数据的结构化(数据完整性)、共享性高 以及 冗余度低。
五,三级模式和系统安全性
1.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确实能够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这种结构通过逻辑和物理独立性、权限控制以及数据完整性约束等机制,为数据库系统提供了强大的安全保障。
2.三级模式结构通过外模式/模式映像和模式/内模式映像,实现了数据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数据独立性)。是由DBMS提供的。
3.三级模式结构支持权限控制机制。通过为不同的用户或应用程序分配不同的外模式,可以限制它们对数据的访问和操作权限。
4.三级模式结构还支持数据完整性约束。通过定义数据的完整性规则,如主键约束、外键约束等,可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5.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模式与外模式是一对多关系,模式与内模式是一对一的关系。
6.外模式与应用程序之间的对应关系:是一对一的关系
六,数据与信息
1.数据是表示信息的具体形式,信息是数据表达的内容
2.数据处理并不是将信息转换成数据的过程,而是对已有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解释和呈现的过程。数据是客观存在的符号,而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后的数据,具有特定的含义和价值。
七,数据库系统,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
1.数据库系统(DBS)不仅仅是一个应用软件,它是一个复杂且综合的系统。它包括了 数据库(D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员(DBA),用户,硬件。
2.数据库(DB):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可共享的数据集。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它是在操作系统支持下的系统软件,负责数据库中数据组织、数据操纵、数据维护、控制及保护和数据服务等。它属于系统软件的范畴。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负责处理来自应用程序的SQL语句,DBMS并不直接编译高级语言程序。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
4.数据库管理员 (DBA) :通常在应用程序开发过程中就开始介入,而不是在应用程序交付使用后。
在应用程序开发过程中,DBA会与开发人员紧密合作,提供数据库相关的技术支持和指导。
八,E-R图
1.矩形:用来表示实体集,矩形框内写上实体集的名字。
2.菱形:用来表示实体集之间的关系,菱形内部写上关系的名称。菱形还与表示实体集的矩形相连,用线段连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3.椭圆形: 用来表示实体上的属性。
4.域:是定义属性的重要概念,它限定了属性可以取的值的范围。
5.实体集和实体型:同类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而描述同类实体的结构和属性的抽象概念称为实体型。
6.实体之间三类基本的关系 : 一对一(1:1)关系,一对多(1:m)关系,多对多(m:n)关系。
7.区分不同实体的主要依据属性
九,数据库系统的数据独立性
1.数据独立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物理数据独立性和逻辑数据独立性。
2.物理数据独立性 : 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数据是相互独立的。也就是说,数据的物理结构(如数据存储方式、存储位置等)发生改变时,不会影响到应用程序。
3.逻辑数据独立性 : 则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这意味着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如表结构、关系、属性等)发生变化时,应用程序也不需要修改。文章来源: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840521.html
4.总之数据库系统的数据独立性体现在:不会因为数据存储结构与数据逻辑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840521.html
十.数据库命令语言(DDL,DCL,DML,DQL)
-
数据定义语言(DDL, Data Definition Language):
- 用来定义数据库对象,如表、索引、触发器等。
- 常见的DDL命令包括:
-
CREATE DATABASE
:创建新数据库。 -
CREATE TABLE
:创建新表。 -
ALTER TABLE
:修改表结构。 -
DROP TABLE
:删除表。 -
CREATE INDEX
:创建索引。
-
-
数据操作语言(DML, 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
- 用来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增、删、改操作。
- 常见的DML命令包括:
-
INSERT INTO
:向表中插入新数据。 -
UPDATE
:更新表中数据。 -
DELETE
:从表中删除数据。
-
-
数据查询语言(DQL, Data Query Language):
- 用来查询数据库中的数据。
- 最常见的DQL命令是
SELECT
,它允许用户根据指定条件检索表中的数据。 -
ORDER BY
也常用来对查询结果进行排序。
-
数据控制语言(DCL, Data Control Language):
- 用来定义数据库的访问权限和安全级别,以及创建和管理数据库用户。
- 常见的DCL命令包括:
-
GRANT
:授权用户访问或操作数据库对象。 -
REVOKE
:撤销用户的访问权限。
-
十一,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的主要区别
- 数据存储方式:文件系统将数据组织成相互独立的数据文件,实现了记录内的结构性,但整体无结构。相比之下,数据库系统则实现了整体数据的结构化,这是数据库系统的一个主要特征,也是其与文件系统的本质区别。
- 程序与数据的联系:在文件系统中,程序和数据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然而,在数据库系统中,程序和数据是分离的,这种分离有助于数据的独立性和可维护性。
- 数据管理方式:文件系统使用操作系统中的存取方法来管理数据,而数据库系统则使用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来统一管理和控制数据。
- 数据共享方式:文件系统实现的是以文件为单位的数据共享,而数据库系统则实现以记录和字段为单位的数据共享。
- 数据冗余和数据独立性:文件系统不能解决数据冗余和数据独立性问题,而数据库系统则可以。
到了这里,关于数据库相关理论知识(有目录便于直接锁定相关知识点+期末复习)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