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5模型:打破Few-shot Learning的次元壁垒

这篇具有很好参考价值的文章主要介绍了T5模型:打破Few-shot Learning的次元壁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存在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请大家不吝赐教,您也可以点击"举报违法"按钮提交疑问。


❤️觉得内容不错的话,欢迎点赞收藏加关注😊😊😊,后续会继续输入更多优质内容❤️

👉有问题欢迎大家加关注私戳或者评论(包括但不限于NLP算法相关,linux学习相关,读研读博相关......)👈

t5模型,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语言模型,transformer

(封面图由ERNIE-ViLG AI 作画大模型生成)

T5模型:打破Few-shot Learning的次元壁垒

自然语言处理(NLP)是一种用于理解人类语言的计算机科学领域。在过去的几年中,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NLP领域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众多的NLP模型中,T5模型作为一种强大的语言生成模型,在自然语言理解、翻译和问答等任务中表现出色,成为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将介绍T5模型的原理和优势,并结合案例和代码进行说明。

T5模型的原理

T5模型(Transformers-based Text-to-Text Transfer Transformer)是由Google Brain团队在2019年提出的一种基于Transformer结构的序列到序列(Seq2Seq)模型,其主要特点是将多种NLP任务(如翻译、摘要、问答等)转化为一个统一的框架下进行训练。

T5模型包括编码器和解码器两个部分。编码器是一种多层的Transformer编码器,用于将输入的自然语言文本进行编码表示。解码器也是一种多层的Transformer解码器,用于将编码器输出的表示转换为目标自然语言文本。在训练中,T5模型采用了文本到文本的框架,即将多种NLP任务转化为对输入文本进行变换,从而得到对应的输出文本的形式进行训练。

T5模型的优劣势

T5模型的主要优势在于:

  • 具有可扩展性:T5模型可以处理多种NLP任务,并且可以通过微调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 模型参数少:相比其他语言生成模型(如GPT-2、BERT等),T5模型的参数数量相对较少,训练速度更快,且可以在相对较小的数据集上进行训练。

  • 优秀的性能表现:T5模型在多种NLP任务中都表现出了非常优秀的性能,如在GLUE数据集上取得了目前最好的结果。

T5模型的主要劣势在于:

  • 训练时间较长:由于T5模型使用了大量的Transformer结构,在训练时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时间。

  • 模型的可解释性不足:T5模型由于结构较为复杂,参数数量庞大,导致其内部机制不够透明,解释性较差,难以理解其决策过程。

T5模型的应用案例

T5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

  • 机器翻译:T5模型可以将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例如将英语翻译成中文。

  • 文本摘要:T5模型可以将长篇文章转化为简洁的摘要,提取文章的关键信息。

  • 问答系统:T5模型可以根据用户提出的问题,生成相应的答案,帮助用户解决问题。

下面以机器翻译为例,介绍T5模型的应用过程。

机器翻译是将一种自然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自然语言的过程。在T5模型中,机器翻译任务被定义为将源语言文本转化为目标语言文本。例如,将一段英文文本翻译为中文。

以下是使用T5模型进行英文到中文翻译的Python代码: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import tensorflow_datasets as tfds
import time

# 加载训练数据集
train_data, val_data = tfds.load('wmt14_translate/zh-en', split=['train', 'validation'], as_supervised=True)

# 定义编码器和解码器
def encode(text_tensor, label):
  # 添加开始和结束标记
  text = tf.strings.join(['[start]', text_tensor, '[end]'], separator=' ')
  return tokenizer.encode(text.numpy()), label

def decode(integers):
  # 去掉开始和结束标记
  integers = integers.numpy()
  return tokenizer.decode([i for i in integers if i < tokenizer.vocab_size])

# 对训练数据进行编码和解码
BUFFER_SIZE = 20000
BATCH_SIZE = 64
MAX_LENGTH = 40

tokenizer_en = tfds.features.text.SubwordTextEncoder.build_from_corpus((en.numpy() for en, zh in train_data), target_vocab_size=2**13)

tokenizer_zh = tfds.features.text.SubwordTextEncoder.build_from_corpus((zh.numpy() for en, zh in train_data), target_vocab_size=2**13)

def encode(zh, en):
	zh = [tokenizer_zh.vocab_size] + tokenizer_zh.encode(zh.numpy()) + [tokenizer_zh.vocab_size+1]
	en = [tokenizer_en.vocab_size] + tokenizer_en.encode(en.numpy()) + [tokenizer_en.vocab_size+1]
	return zh, en

def filter_max_length(x, y, max_length=MAX_LENGTH):
	return tf.logical_and(tf.size(x) <= max_length,tf.size(y) <= max_length)

def tf_encode(zh, en):
	return tf.py_function(encode, [zh, en], [tf.int64, tf.int64])

# 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MAX_LENGTH = 40
BUFFER_SIZE = 20000
BATCH_SIZE = 64

train_dataset = train_data.map(tf_encode)
train_dataset = train_dataset.filter(filter_max_length)
train_dataset = train_dataset.cache()
train_dataset = train_dataset.shuffle(BUFFER_SIZE).padded_batch(BATCH_SIZE, padded_shapes=([-1], [-1]))
train_dataset = train_dataset.prefetch(tf.data.experimental.AUTOTUNE)

val_dataset = val_data.map(tf_encode)
val_dataset = val_dataset.filter(filter_max_length).padded_batch(BATCH_SIZE, padded_shapes=([-1], [-1]))

# 定义T5模型
MODEL_SIZE = 'small'
MODEL_TYPE = 't5'
MODEL_NAME = 't5' + '-' + MODEL_SIZE
t5_model = tf.keras.models.load_model(MODEL_NAME)

# 训练T5模型
EPOCHS = 10
optimizer = tf.keras.optimizers.Adam(learning_rate=0.001)
t5_model.compile(optimizer=optimizer, loss='sparse_categorical_crossentropy')
t5_model.fit(train_dataset, epochs=EPOCHS, validation_data=val_dataset)

# 使用T5模型进行翻译
def translate(sentence):
	sentence = tf.expand_dims(sentence, axis=0)
	sentence = tf.strings.join(['[start]', sentence, '[end]'], separator=' ')
	sentence = tokenizer_zh.encode(sentence.numpy())
	output = tf.expand_dims([tokenizer_en.vocab_size], 0)
	for i in range(MAX_LENGTH):
		predictions = t5_model([sentence, output], training=False)
		prediction = predictions[:,i,:]
		prediction_id = tf.cast(tf.argmax(prediction, axis=-1), tf.int32)
	if prediction_id == tokenizer_en.vocab_size+1:
		return tf.squeeze(output, axis=0)
	output = tf.concat([output, prediction_id], axis=-1)
	return tf.squeeze(output, axis=0)

# 测试翻译效果
test_sentence =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
print(translate(test_sentence).numpy())

上述代码中,首先使用tfds.load函数加载了WMT14中文到英文的翻译数据集。然后,使用SubwordTextEncoder函数对数据进行编码和解码,并对数据集进行预处理,包括过滤长度超过40的句子和按照批次进行数据集划分。

接着,定义了T5模型,并使用Adam优化器和稀疏分类交叉熵损失函数进行训练。最后,使用定义的translate函数进行翻译,输出英文翻译结果。

结论

T5模型是一种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预训练语言模型,具有训练效率高、泛化能力强、适应多种自然语言处理任务等优势。然而,该模型也存在训练时间长、模型大小较大、可解释性不足等缺点。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任务需求和数据集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型,或者对T5模型进行微调,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840754.html


❤️觉得内容不错的话,欢迎点赞收藏加关注😊😊😊,后续会继续输入更多优质内容❤️

👉有问题欢迎大家加关注私戳或者评论(包括但不限于NLP算法相关,linux学习相关,读研读博相关......)👈

到了这里,关于T5模型:打破Few-shot Learning的次元壁垒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违法举报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领支付宝红包 赞助服务器费用

相关文章

  • 论文阅读 - Few-shot Network Anomaly Detection via Cross-network Meta-learning

    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pdf/2102.11165.pdf   目录 摘要: 引言 问题定义 方法 Graph Deviation Networks Cross-network Meta-learning         网络异常检测旨在找到与绝大多数行为显着不同的网络元素(例如节点、边、子图)。它对从金融、医疗保健到社交网络分析等各种应用产生了深远

    2024年02月14日
    浏览(49)
  • Prompt-“设计提示模板:用更少数据实现预训练模型的卓越表现,助力Few-Shot和Zero-Shot任务”

    通过设计提示(prompt)模板,实现使用更少量的数据在预训练模型(Pretrained Model)上得到更好的效果,多用于:Few-Shot,Zero-Shot 等任务。 prompt 是当前 NLP 中研究小样本学习方向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举例来讲,今天如果有这样两句评论: 什么苹果啊,都没有苹果味,怪怪

    2024年02月11日
    浏览(43)
  • Prompt learning 教学[进阶篇]:简介Prompt框架并给出自然语言处理技术:Few-Shot Prompting、Self-Consistency等;项目实战搭建知识库内容机器人

    看完基础篇的各种场景介绍后,你应该对 Prompt 有较深的理解。之前的章节我们讲的都是所谓的「术」,更多地集中讲如何用,但讲「道」的部分不多。高级篇除了会讲更高级的运用外,还会讲更多「道」的部分。高级篇的开篇,我们来讲一下构成 prompt 的框架。 查阅了非常

    2024年02月04日
    浏览(46)
  • few-shot基本概念

    Few-shot learnin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kQ2FVpDxHglist=PLvOO0btloRnuGl5OJM37a8c6auebn-rH2index=1t=3s 1.问题的引出 通过很少的样本来进行分类/回归 给你四张图像,人类大概可以知道,查询图像是什么。 同样,机器也需要知道。 Support set:很少的数据集,例如每类图像有2张。这么少的样本

    2024年02月06日
    浏览(211)
  • few-shot / one shot / zero shot object counting论文汇总

    code: https://paperswithcode.com/paper/class-agnostic-counting 摘要:几乎所有现有的计数方法都是为一个特定的对象类而设计的。然而,我们的工作旨在创建一个能够计数任何类对象的计数模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计数表述为一个匹配问题,使我们能够利用对象计数问题中自然存

    2024年02月09日
    浏览(44)
  • 【计算机视觉】Zero-shot, One-shot和Few-shot的理解

    机器学习任务按照对 样本量 的需求可以分为:传统监督式学习、Few-shot Learning、One-shot Learning、Zero-shot Learning。 传统learning,炼丹模式。传统深度学习的学习速度慢,往往需要学习海量数据和反复训练后才能使网络模型具备不错的泛化能力,传统learning可以总结为:海量数据

    2024年02月04日
    浏览(50)
  • 【论文阅读】 Few-shot object detection via Feature Reweighting

    Few-shot object detection的开山之作之一 ~~ 属于Metric-based Methods 特征学习器使用来自具有足够样本的基本类的训练数据来 提取 可推广以检测新对象类的meta features。The reweighting module将新类别中的一些support examples转换为全局向量,该全局向量indicates meta features对于检测相应物体的重

    2023年04月09日
    浏览(40)
  • 【论文阅读】Language Models are Few-Shot Learners(GPT-3)

    本文简要介绍了GPT-3的背景,模型架构,训练数据以及训练方式部分。具体训练细节,实验结果很多,可以在用到的时候再看 本文剖析了pretrain-finetune架构存在的问题: 对于每个新的任务,都需要大量的标注数据 将表达能力更强的模型(预训练阶段要求用大模型)在比较窄的

    2024年02月14日
    浏览(50)
  • (GPT3)Language Models are Few-Shot Learners论文阅读

    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pdf/2005.14165v4.pdf         最近的工作表明, 通过对大量文本语料库进行预训练,然后对特定任务进行微调,许多 NLP 任务和基准测试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 虽然在体系结构中通常与任务无关,但此方法仍然需要特定于任务的微调数据集,其中包含数

    2024年02月08日
    浏览(60)
  • 杂记 | Langchain中few-shot提示词模板的使用(给提示词添加示例)

    Langchain是一个集成多个大语言模型的开源框架,可以使用它来快速开发大语言模型应用。 本文的代码使用到的模块: 先来看看普通的提示词模板如何使用,效果如何: 在这个示例中,对大模型的输入为: 大模型的输出为: 可以看到输出并不能很好地满足我们的需求,因为

    2024年02月07日
    浏览(34)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博客赞助

微信扫一扫打赏

请作者喝杯咖啡吧~博客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领取红包,优惠每天领

二维码1

领取红包

二维码2

领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