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D-SCDMA与WiMax异构网络的垂直切换算法matlab仿真

这篇具有很好参考价值的文章主要介绍了基于TD-SCDMA与WiMax异构网络的垂直切换算法matlab仿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存在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请大家不吝赐教,您也可以点击"举报违法"按钮提交疑问。

目录

1. 异构网络

2. 垂直切换

3. 垂直切换算法原理

3.1 信号强度检测

3.2 网络性能评估

3.3 切换决策

3.4 切换执行

4. MATLAB程序

5.测试结果


      基于TD-S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与WiMax(全球微波互联接入)异构网络的垂直切换算法,是一种用于在不同类型的无线网络之间实现无缝切换的技术。该算法的目标是在保证通信连续性和服务质量(QoS)的前提下,实现用户终端在TD-SCDMA和WiMax网络之间的有效切换。

1. 异构网络

       异构网络是指由不同类型的无线接入技术(RAT)组成的网络,这些技术在覆盖范围、容量、数据速率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差异。TD-SCDMA和WiMax是两种典型的无线接入技术,它们在移动通信领域各有优势。TD-SCDMA适用于广泛的覆盖和基本的语音服务,而WiMax则以其高速数据传输能力著称。

       TD-SCDMA,全称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是一种第三代无线通信的技术标准。它主要采用了时分双工(TDD)方式,这是一种非常适合日益发展的不对称数据业务对频谱资源使用的一种双工方式。在TD-SCDMA系统中,上下行业务的传输使用相同的频带,但在不同的时隙进行,这样可以更灵活地分配上下行的时隙,以适应不同的业务需求。同时,TD-SCDMA还采用了多种技术,如智能天线、联合检测、软件无线电、接力切换等,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容量。

       WiMax,全称全球微波互联接入,是一种基于IEEE 802.16标准的无线城域网技术。WiMax网络可以作为一个附加网络,通过现有的网络AAA服务器提供认证、鉴权和计费,或者通过本地的AAA服务器实现管理。WiMax主要在中低速移动性下提供高速率数据,这可以弥补TD-SCDMA在这方面的不足。同时,WiMax的物理层采用了多种技术体制,如单载波、OFDM、正交频分多址等,以提供高速的数据传输能力。

        TD-SCDMA和WiMax在技术上能够互补,二者的融合可以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使用户享受基于无线宽带接入的高速数据多媒体业务。具体来说,WiMax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接入网运行,通过WiMax A路由器与TD-SCDMA的分组数据网关(PDG)将两者松散地联系起来。这样,WiMax用户就可以通过TD-SCDMA网络进行通信,享受高速的数据传输服务。

2. 垂直切换

        垂直切换是指在异构网络中,用户终端从一种接入技术切换到另一种接入技术的过程。这种切换通常发生在用户移动过程中,或者当当前接入技术无法满足用户需求时。垂直切换的主要挑战在于如何准确判断切换时机,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目标网络。

3. 垂直切换算法原理

基于TD-SCDMA与WiMax异构网络的垂直切换算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3.1 信号强度检测

      用户终端需要不断监测当前接入网络以及相邻网络的信号强度。信号强度可以用接收信号码功率(RSCP)或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来衡量。

3.2 网络性能评估

      除了信号强度,算法还需要考虑其他网络性能指标,如带宽、延迟、抖动和丢包率等。这些指标可以通过网络测量或用户反馈来获得。

3.3 切换决策

       切换决策是算法的核心部分,它通常基于一个综合评价函数来进行。该函数可以根据不同的权重因子将多个性能指标组合成一个单一的数值。

3.4 切换执行

       一旦做出切换决策,用户终端就需要执行切换过程。这包括与目标网络建立连接、断开与原网络的连接以及数据传输的重新路由等步骤。

4. MATLAB程序

.......................................................................
while countinue_run
 
    %#################  measure the receieved signal strength  ############ 
    %if the mobile station is in the LTE network
    if is_in_LTE_coverage(MS_coordinate)
        RSS_LTE=calculate_RSS(MS_coordinate,MS_speed,'LTE',record_time*Tc,Tc);
%         x=wgn(1,1,0,'dBw');
%         RSS_LTE=RSS_LTE-x;

        Ba_LTE=Bt(1)-(0.384+1+2);
        Bi_LTE=Ba_LTE/Bt(1);
        %计算效用函数
         d=norm(MS_coordinate-LTE_BS_coordinate);
%  x=wgn(1,1,0);
% RSS_LTE=Pmax_LTE-L-10*(2+1)*log10(d)-x;%网络的当前信号强度*rand()
 x=0;%wgn(1,1,0);
RSS_LTE=RSS_LTE-L-10*(2+1)*log10(d)-x;%网络的当前信号强度*rand()
        %COST_LTE=wrss*log(1/RSS_LTE)+wd*log(d1)+wb*log(1/vb)+wc*log(vc)+wl*log(1/vlive);
        S_LTE=(RSS_LTE-Pth)/(Pmax_LTE-Pth);
%         S_LTE=(RSS_LTE)/(Pmax_LTE);
        U_LTE=wSNR*log(S_LTE)+wb*log(Bi_LTE);
    else
        RSS_LTE=-inf;
%         COST_LTE=-inf;20*
        U_LTE=-inf;
    end
    
    %if the mobile station is in the Wimax1 network
    if is_in_Wimax1_coverage(MS_coordinate)
       RSS_Wimax1=calculate_RSS(MS_coordinate,MS_speed,'Wimax1',...
           record_time*Tc,Tc);
%         x=wgn(1,1,0,'dBw');
%         RSS_Wimax1=RSS_Wimax1-x;
        Ba_Wimax1=Bt(2)-(0.384+1+2);
        Bi_Wimax1=Ba_Wimax1/Bt(2);
       %计算cost
         d=norm(MS_coordinate-Wimax1_BS_coordinate);
%           x=wgn(1,1,0);
%           RSS_Wimax1=Pmax_Wimax-L-10*(2+1)*log10(d)-x;%网络的当前信号强度*rand()  
          x=0;%wgn(1,1,0);
          RSS_Wimax1=RSS_Wimax1-L-10*(2+1)*log10(d)-x;%网络的当前信号强度*rand()  
         %COST_Wimax=wrss*log(1/RSS_Wimax)+wd*log(d1m)+wb*log(1/vbm)+wc*log(vcm)+wl*log(1/vlivem);
        S_Wimax1=(RSS_Wimax1-Pth)/(Pmax_Wimax-Pth);
%         S_Wimax1=(RSS_Wimax1)/(Pmax_Wimax);
        U_Wimax1=wSNR*log(S_Wimax1)+wb*log(Bi_Wimax1);
    else
        RSS_Wimax1=-inf;
%         COST_Wimax=-inf;20*
        U_Wimax1=-inf;
    end
    
        %if the mobile station is in the Wimax2 network
    if is_in_Wimax2_coverage(MS_coordinate)
       RSS_Wimax2=calculate_RSS(MS_coordinate,MS_speed,'Wimax2',...
           record_time*Tc,Tc);
%         x=wgn(1,1,0,'dBw');
%         RSS_Wimax2=RSS_Wimax2-x;
          Ba_Wimax2=Bt(2)-(0.384+1+2);
          Bi_Wimax2=Ba_Wimax2/Bt(2);
       %计算cost
         d=norm(MS_coordinate-Wimax2_BS_coordinate);
%           x=wgn(1,1,0);
%           RSS_Wimax2=Pmax_Wimax-L-10*(2+1)*log10(d)-x;%网络的当前信号强度*rand() 
          x=0;%wgn(1,1,0);
          RSS_Wimax2=RSS_Wimax2-L-10*(2+1)*log10(d)-x;%网络的当前信号强度*rand() 
         %COST_Wimax=wrss*log(1/RSS_Wimax)+wd*log(d1m)+wb*log(1/vbm)+wc*log(vcm)+wl*log(1/vlivem);
        S_Wimax2=(RSS_Wimax2-Pth)/(Pmax_Wimax-Pth);
%         S_Wimax2=(RSS_Wimax2)/(Pmax_Wimax);
        U_Wimax2=wSNR*log(S_Wimax2)+wb*log(Bi_Wimax2);
    else
        RSS_Wimax2=-inf;
%         COST_Wimax=-inf;20*
        U_Wimax2=-inf;
    end
    
    %###############  decide whether to handoff according to RSS  #########
%     if Net_state~=0&&RSS_LTE>RSS_Wimax1&&RSS_LTE>RSS_Wimax2
    if Net_state~=0&&U_LTE>U_Wimax1&&U_LTE>U_Wimax2
        if handoff_clock>handoff_drop
                count_handoff_number=count_handoff_number+1;
                Net_state=0;
                handoff_clock=0;             %reset the counter
        else
            handoff_clock=handoff_clock+Tc;
        end
%     elseif Net_state~=1&&RSS_Wimax1>RSS_LTE&&RSS_Wimax1>RSS_Wimax2
    elseif Net_state~=1&&U_Wimax1>U_LTE&&U_Wimax1>U_Wimax2
        if handoff_clock>handoff_drop
                count_handoff_number=count_handoff_number+1;
                Net_state=1;
                handoff_clock=0;             %reset the counter
        else
            handoff_clock=handoff_clock+Tc;
        end
%     elseif Net_state~=2&&RSS_Wimax2>RSS_LTE&&RSS_Wimax2>RSS_Wimax1
    elseif Net_state~=2&&U_Wimax2>U_LTE&&U_Wimax2>U_Wimax1
        if handoff_clock>handoff_drop
                count_handoff_number=count_handoff_number+1;
                Net_state=2;
                handoff_clock=0;             %reset the counter
        else
            handoff_clock=handoff_clock+Tc;
        end
    else
        handoff_clock=0;
    end
    
    %#####################  decide whether to continue run ################
    if is_in_LTE_coverage(MS_coordinate)||...
            is_in_Wimax1_coverage(MS_coordinate)||...
            is_in_Wimax2_coverage(MS_coordinate) 
        
        %########################  record the data ########################
        record_time=record_time+1;
        record_RSS_LTE(record_time)=RSS_LTE;
        record_RSS_Wimax1(record_time)=RSS_Wimax1;
        record_RSS_Wimax2(record_time)=RSS_Wimax2;
%         record_COST_LTE(record_time)=COST_LTE;
%         record_COST_Wimax(record_time)=COST_Wimax;
        record_U_LTE(record_time)=U_LTE;
        record_U_Wimax1(record_time)=U_Wimax1;
        record_U_Wimax2(record_time)=U_Wimax2;
        record_Net_state(record_time)=Net_state; 
        MS_coordinate(1)=MS_coordinate(1)+MS_speed*Tc;
    else
        countinue_run=false;
    end 
end
 
%######################## plot the simulation results  ####################
t=[1:record_time];
plot(t,record_U_LTE,'-bo','MarkerEdgeColor','b','MarkerFaceColor','y',...
    'MarkerSize',2);
hold on
plot(t,record_U_Wimax1,'-ms','MarkerEdgeColor','m',...
    'MarkerFaceColor','c','MarkerSize',2);
plot(t,record_U_Wimax2,'-rs','MarkerEdgeColor','r',...
    'MarkerFaceColor','c','MarkerSize',2);
hold off
grid on
axis([0 1000 -1.6 0]);
xlabel('行程(m)');
ylabel('效用函数值');
% legend('TD-SCDMA','Wimax1','Wimax2');
legend('UMTS','WLAN1','WLAN2');
% title('the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about two networks');
title('网络效用函数值');

 
figure

plot(t,record_Net_state,'--ro','MarkerEdgeColor','g','MarkerFaceColor','y',...
    'MarkerSize',2)
grid on
xlabel('距离(m)');
ylabel('网络');
text(0,0,'\leftarrow TD-SCDMA','FontSize',9)
text(0,1,'\leftarrow Wimax1','FontSize',9)
text(0,2,'\leftarrow Wimax2','FontSize',9)
title('移动台在TD-SCDMA与WiMax三个网络中的状态')
%############################END THE PROGRAM ##############################
4023

5.测试结果

基于TD-SCDMA与WiMax异构网络的垂直切换算法matlab仿真,部分上传资源仿真展示与分析,MATLAB,板块1:通信与信号处理,网络,TD-SCDMA,WiMax,异构网络,垂直切换

基于TD-SCDMA与WiMax异构网络的垂直切换算法matlab仿真,部分上传资源仿真展示与分析,MATLAB,板块1:通信与信号处理,网络,TD-SCDMA,WiMax,异构网络,垂直切换

        在TD-SCDMA网络与WiMax网络之间的垂直切换中,由于两种网络的技术特点和覆盖范围不同,因此需要特别关注切换过程中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TD-SCDMA网络与WiMax网络之间的垂直切换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来实现无缝的通信体验。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切换算法和机制也将不断演进和优化,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841646.html

到了这里,关于基于TD-SCDMA与WiMax异构网络的垂直切换算法matlab仿真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违法举报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领支付宝红包 赞助服务器费用

相关文章

  • TDSCDMA和TDLTE有什么区别 SCDMA和LTE不同之处

    最近,关于TD-SCDMA的话题很多。观点无非就是支持和反对两派,大有清算历史旧账之势。个人以为,TD-SCDMA本身确实是失败的,至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但也不能完全否定了TD-SCDMA的功劳,它是不是TD-LTE发展壮大的关键,不好说,但至少为TD-LTE奠定了一个基础。 否定TD-SCDMA之

    2024年02月07日
    浏览(45)
  • LLMs之HFKR:HFKR(基于大语言模型实现异构知识融合的推荐算法)的简介、原理、性能、实现步骤、案例应用之详细攻略

    LLMs之HFKR:HFKR(基于大语言模型实现异构知识融合的推荐算法)的简介、原理、性能、实现步骤、案例应用之详细攻略 目录 HFKR的简介 异构知识融合:一种基于LLM的个性化推荐新方法

    2024年02月06日
    浏览(48)
  • tr td 编写表格

    用于创建表格的3个基本元素是: 首标签table和尾标签/table分别表示一个表格的开始与结束。这是不难理解的。 tr是“ t able  r ow(表格行)”的缩写,用于表示一行的开始和结束。这也容易理解。 td是“ t able  d ata(表格数据)”的缩写,用于表示行中各个单元格(cell)的开

    2024年02月16日
    浏览(30)
  • TD3算法

    全称Twin Delayed DDPG,是对DDPG算法的继承、发展和改进,论文 改进如下: T w i n mathcal{T}win T w in :使用了两个critic来评估actor的动作价值,对应两个critic target,一个actor target,因此总共有6个神经网络。 D e l a y e d mathcal{D} elayed D e l a ye d :critic参数更新几次之后,才更新acto

    2024年02月09日
    浏览(36)
  • Anlogic TD新建项目

    设置完成后还可以通过右键这里做修改 创建完成后可以看到项目目录下多了两个文件,这个 MyTest.al 就是TD软件的项目工程文件 写了一个简单的 led 交替亮灭一秒钟的程序 在项目目录下手动新建一个 constraints 目录(随便什么名字,用来存放引脚分配文件) 进入 constraints 目录,

    2024年02月03日
    浏览(25)
  • HTML <td> 标签

    一个简单的 HTML 表格,包含两行两列: td 标签定义 HTML 表格中的标准单元格。 HTML 表格有两类单元格: 表头单元 - 包含头部信息(由 th 元素创建) 标准单元 - 包含数据(由 td 元素创建) td 元素中的文本一般显示为正常字体且左对齐。 元素 Chrome IE Firefox Safari Opera td Yes Ye

    2024年02月11日
    浏览(26)
  • KubeSphere通过提供一站式微服务应用管理、DevOps持续集成/交付、网络策略和安全管理、日志、Tracing等功能模块,帮助企业轻松应对多样化的工作负载、异构集群环境、复杂的网络拓扑和流量控

    作者:禅与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 2019年7月KubeSphere项目宣布启动,其目标是打造一个面向IT自动化运维领域的开源容器平台,以满足多种应用场景和运行环境需求。KubeSphere通过提供一站式微服务应用管理、DevOps持续集成/交付、网络策略和安全管理、日志、Tracing等功能模块,帮

    2024年02月07日
    浏览(47)
  • 【PDFBox】PDFBox操作PDF文档之添加本地图片、添加网络图片、图片宽高自适应、图片水平垂直居中对齐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PDFBox操作PDF文档之添加本地图片、添加网络图片、图片宽高自适应、图片水平垂直居中对齐。 目录 一、PDFBox操作图片 1.1、添加本地图片 (1)案例代码 (2)运行效果 (3)方法介绍 1.2、添加网络图片 (1)案例代码 (2)运行效果 1.3、图片宽高自适应(

    2024年02月16日
    浏览(89)
  • TDengine初试 | TD服务器安装与参数配置 | TD客户端安装与配置 | 使用DBeaver工具连接到TDengine服务器端

    零、背景   在debian11系统(开发板)上安装TD服务器,在Window11上安装TD客户端。然后在Windows11上面使用DBeaver工具连接TDengine服务器端数据库中。 一、TDengine的下载 下载的版本是3.0.2.6 TDengine-server-3.0.2.6-Linux-arm64.tar.gz TDengine-client-3.0.2.6-Windows-x64.exe taosTools-2.5.2-Linux-arm64-comp3.

    2024年01月18日
    浏览(50)
  • 强化学习:时序差分算法 TD-learning

       首先,我们考虑简单的平均估计计算: w = E [ X ] w=E[X] w = E [ X ] ,根据 RM算法 计算过程如下:   接着上面的例子,我们现在考虑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估计函数 v ( X ) v(X) v ( X ) 的平均值,根据 RM算法 计算过程如下:   接着上面的例子,我们现在考虑一个更复杂的

    2024年02月10日
    浏览(36)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博客赞助

微信扫一扫打赏

请作者喝杯咖啡吧~博客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领取红包,优惠每天领

二维码1

领取红包

二维码2

领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