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LOv8模型网络结构图理解】

这篇具有很好参考价值的文章主要介绍了【YOLOv8模型网络结构图理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存在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请大家不吝赐教,您也可以点击"举报违法"按钮提交疑问。

yolov8n网络结构,python,深度学习,目标检测,YOLO,网络,YOLOv8

1 YOLOv8的yaml配置文件

YOLOv8的配置文件定义了模型的关键参数和结构,包括类别数、模型尺寸、骨干(backbone)和头部(head)结构。这些配置决定了模型的性能和复杂性。

下面是YOLOv8的配置文件和参数的解释:

# Ultralytics YOLO 🚀, AGPL-3.0 license
# YOLOv8 object detection model with P3-P5 outputs. For Usage examples see https://docs.ultralytics.com/tasks/detect

# Parameters
nc: 80  # 类别数目,nc代表"number of classes",即模型用于检测的对象类别总数。 80表示该模型配置用于检测80种不同的对象。由于默认使用COCO数据集,这里nc=80;
scales: # 模型复合缩放常数,用于定义模型的不同尺寸和复杂度。例如 'model=yolov8n.yaml' 将调用带有 'n' 缩放的 yolov8.yaml
  # [depth, width, max_channels]
  n: [0.33, 0.25, 1024]  # YOLOv8n概览:225层, 3157200参数, 3157184梯度, 8.9 GFLOPs
  s: [0.33, 0.50, 1024]  # YOLOv8s概览:225层, 11166560参数, 11166544梯度, 28.8 GFLOPs
  m: [0.67, 0.75, 768]   # YOLOv8m概览:295层, 25902640参数, 25902624梯度, 79.3 GFLOPs
  l: [1.00, 1.00, 512]   # YOLOv8l概览:365层, 43691520参数, 43691504梯度, 165.7 GFLOPs
  x: [1.00, 1.25, 512]   # YOLOv8x概览:365层, 68229648参数, 68229632梯度, 258.5 GFLOPs

# YOLOv8.0n backbone 骨干层
backbone:
  # [from, repeats, module, args]
  - [-1, 1, Conv, [64, 3, 2]]  # 0-P1/2 第0层,-1代表将上层的输出作为本层的输入。第0层的输入是640*640*3的图像。Conv代表卷积层,相应的参数:64代表输出通道数,3代表卷积核大小k,2代表stride步长。卷积后输出的特征图尺寸为320*320*64,长宽为初始图片的1/2
  - [-1, 1, Conv, [128, 3, 2]]  # 1-P2/4 第1层,本层和上一层是一样的操作(128代表输出通道数,3代表卷积核大小k,2代表stride步长)。卷积后输出的特征图尺寸为160*160*128,长宽为初始图片的1/4
  - [-1, 3, C2f, [128, True]] # 第2层,本层是C2f模块,3代表本层重复3次。128代表输出通道数,True表示Bottleneck有shortcut。输出的特征图尺寸为160*160*128。
  - [-1, 1, Conv, [256, 3, 2]]  # 3-P3/8 第3层,进行卷积操作(256代表输出通道数,3代表卷积核大小k,2代表stride步长),输出特征图尺寸为80*80*256(卷积的参数都没变,所以都是长宽变成原来的1/2,和之前一样),特征图的长宽已经变成输入图像的1/8。
  - [-1, 6, C2f, [256, True]] # 第4层,本层是C2f模块,可以参考第2层的讲解。6代表本层重复6次。256代表输出通道数,True表示Bottleneck有shortcut。经过这层之后,特征图尺寸依旧是80*80*256。
  - [-1, 1, Conv, [512, 3, 2]]  # 5-P4/16 第5层,进行卷积操作(512代表输出通道数,3代表卷积核大小k,2代表stride步长),输出特征图尺寸为40*40*512(卷积的参数都没变,所以都是长宽变成原来的1/2,和之前一样),特征图的长宽已经变成输入图像的1/16。
  - [-1, 6, C2f, [512, True]] # 第6层,本层是C2f模块,可以参考第2层的讲解。6代表本层重复6次。512代表输出通道数,True表示Bottleneck有shortcut。经过这层之后,特征图尺寸依旧是40*40*512。
  - [-1, 1, Conv, [1024, 3, 2]]  # 7-P5/32 第7层,进行卷积操作(1024代表输出通道数,3代表卷积核大小k,2代表stride步长),输出特征图尺寸为20*20*1024(卷积的参数都没变,所以都是长宽变成原来的1/2,和之前一样),特征图的长宽已经变成输入图像的1/32。
  - [-1, 3, C2f, [1024, True]] #第8层,本层是C2f模块,可以参考第2层的讲解。3代表本层重复3次。1024代表输出通道数,True表示Bottleneck有shortcut。经过这层之后,特征图尺寸依旧是20*20*1024。
  - [-1, 1, SPPF, [1024, 5]]  # 9 第9层,本层是快速空间金字塔池化层(SPPF)。1024代表输出通道数,5代表池化核大小k。结合模块结构图和代码可以看出,最后concat得到的特征图尺寸是20*20*(512*4),经过一次Conv得到20*20*1024。

# YOLOv8.0n head 头部层
head:
  - [-1, 1, nn.Upsample, [None, 2, 'nearest']] # 第10层,本层是上采样层。-1代表将上层的输出作为本层的输入。None代表上采样的size=None(输出尺寸)不指定。2代表scale_factor=2,表示输出的尺寸是输入尺寸的2倍。mode=nearest代表使用的上采样算法为最近邻插值算法。经过这层之后,特征图的长和宽变成原来的两倍,通道数不变,所以最终尺寸为40*40*1024。
  - [[-1, 6], 1, Concat, [1]]  # cat backbone P4 第11层,本层是concat层,[-1, 6]代表将上层和第6层的输出作为本层的输入。[1]代表concat拼接的维度是1。从上面的分析可知,上层的输出尺寸是40*40*1024,第6层的输出是40*40*512,最终本层的输出尺寸为40*40*1536。
  - [-1, 3, C2f, [512]]  # 12 第12层,本层是C2f模块,可以参考第2层的讲解。3代表本层重复3次。512代表输出通道数。与Backbone中C2f不同的是,此处的C2f的bottleneck模块的shortcut=False。

  - [-1, 1, nn.Upsample, [None, 2, 'nearest']] # 第13层,本层也是上采样层(参考第10层)。经过这层之后,特征图的长和宽变成原来的两倍,通道数不变,所以最终尺寸为80*80*512。
  - [[-1, 4], 1, Concat, [1]]  # cat backbone P3 第14层,本层是concat层,[-1, 4]代表将上层和第4层的输出作为本层的输入。[1]代表concat拼接的维度是1。从上面的分析可知,上层的输出尺寸是80*80*512,第6层的输出是80*80*256,最终本层的输出尺寸为80*80*768。
  - [-1, 3, C2f, [256]]  # 15 (P3/8-small) 第15层,本层是C2f模块,可以参考第2层的讲解。3代表本层重复3次。256代表输出通道数。经过这层之后,特征图尺寸变为80*80*256,特征图的长宽已经变成输入图像的1/8。

  - [-1, 1, Conv, [256, 3, 2]] # 第16层,进行卷积操作(256代表输出通道数,3代表卷积核大小k,2代表stride步长),输出特征图尺寸为40*40*256(卷积的参数都没变,所以都是长宽变成原来的1/2,和之前一样)。
  - [[-1, 12], 1, Concat, [1]]  # cat head P4 第17层,本层是concat层,[-1, 12]代表将上层和第12层的输出作为本层的输入。[1]代表concat拼接的维度是1。从上面的分析可知,上层的输出尺寸是40*40*256,第12层的输出是40*40*512,最终本层的输出尺寸为40*40*768。
  - [-1, 3, C2f, [512]]  # 18 (P4/16-medium) 第18层,本层是C2f模块,可以参考第2层的讲解。3代表本层重复3次。512代表输出通道数。经过这层之后,特征图尺寸变为40*40*512,特征图的长宽已经变成输入图像的1/16。

  - [-1, 1, Conv, [512, 3, 2]] # 第19层,进行卷积操作(512代表输出通道数,3代表卷积核大小k,2代表stride步长),输出特征图尺寸为20*20*512(卷积的参数都没变,所以都是长宽变成原来的1/2,和之前一样)。
  - [[-1, 9], 1, Concat, [1]]  # cat head P5 第20层,本层是concat层,[-1, 9]代表将上层和第9层的输出作为本层的输入。[1]代表concat拼接的维度是1。从上面的分析可知,上层的输出尺寸是20*20*512,第9层的输出是20*20*1024,最终本层的输出尺寸为20*20*1536。
  - [-1, 3, C2f, [1024]]  # 21 (P5/32-large) 第21层,本层是C2f模块,可以参考第2层的讲解。3代表本层重复3次。1024代表输出通道数。经过这层之后,特征图尺寸变为20*20*1024,特征图的长宽已经变成输入图像的1/32。

  - [[15, 18, 21], 1, Detect, [nc]]  # Detect(P3, P4, P5) 第20层,本层是Detect层,[15, 18, 21]代表将第15、18、21层的输出(分别是80*80*256、40*40*512、20*20*1024)作为本层的输入。nc是数据集的类别数。

1. nc
含义: nc代表"number of classes",即模型用于检测的对象类别总数。
示例中的值: 80表示该模型配置用于检测80种不同的对象。由于默认使用COCO数据集,这里nc=80;

2. scales
含义: scales用于定义模型的不同尺寸和复杂度,它包含一系列缩放参数。
子参数: n, s, m, l, x表示不同的模型尺寸,每个尺寸都有对应的depth(深度)、width(宽度)和max_channels(最大通道数)。
depth: 表示深度因子,用来控制一些特定模块的数量的,模块数量多网络深度就深;
width: 表示宽度因子,用来控制整个网络结构的通道数量,通道数量越多,网络就看上去更胖更宽;
max_channels: 最大通道数,为了动态地调整网络的复杂性。在 YOLO 的早期版本中,网络中的每个层都是固定的,这意味着每个层的通道数也是固定的。但在 YOLOv8 中,为了增加网络的灵活性并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任务和数据集,引入了 max_channels 参数。

3. backbone
主干网络是模型的基础,负责从输入图像中提取特征。这些特征是后续网络层进行目标检测的基础。在YOLOv8中,主干网络采用了类似于CSPDarknet的结构。
含义: backbone部分定义了模型的基础架构,即用于特征提取的网络结构。
关键组成:
[from, repeats, module, args]表示层的来源、重复次数、模块类型和参数。
from:表示该模块的输入来源,如果为-1则表示来自于上一个模块的输出,如果为其他具体的值则表示从特定的模块中得到输入信息;
repeats: 这个参数用于指定一个模块或层应该重复的次数。例如,如果想让某个卷积层重复三次,你可以使用 repeats=3。
module: 这个参数用于指定要添加的模块或层的类型。例如,如果想添加一个卷积层,可以使用 conv 作为模块类型。
args: 这个参数用于传递给模块或层的特定参数。例如,如果想指定卷积层的滤波器数量,可以使用 args=[filters]。
Conv表示卷积层,其参数指定了输出通道数、卷积核大小和步长。
C2f可能是一个特定于YOLOv8的自定义模块。
SPPF是空间金字塔池化层,用于在多个尺度上聚合特征。

4. head
含义: head部分定义了模型的检测头,即用于最终目标检测的网络结构。
关键组成:
nn.Upsample表示上采样层,增加特征图的空间分辨率,用于放大特征图。
Concat表示连接层,特征图拼接,用于合并来自不同层的特征。
C2f层再次出现,可能用于进一步处理合并后的特征。
Detect层是最终的检测层,负责输出检测结果。

2 YOLOv8网络结构

yolov8n网络结构,python,深度学习,目标检测,YOLO,网络,YOLOv8

Backbone主干网络是模型的基础,负责从输入图像中提取特征。这些特征是后续网络层进行目标检测的基础。 在YOLOv8中,主干网络采用了类似于CSPDarknet的结构。

Head头部网络是目标检测模型的决策部分,负责产生最终的检测结果。

Neck颈部网络位于主干网络和头部网络之间,它的作用是进行特征融合和增强。

其他细节:

  • ConvModule:包含卷积层、BN(批量归一化)和激活函数(如SiLU),用于提取特征。
  • DarknetBottleneck:通过residual connections增加网络深度,同时保持效率。
  • CSP Layer:CSP结构的变体,通过部分连接来提高模型的训练效率

输出的特征图大小计算公式:f_out = ((f_in - k + 2*p ) / s ) 向下取整 +1

Bbox Loss(边界框回归损失)用于计算预测边界框与真实边界框之间的差异。均方误差(MSE)是一个常用的损失函数,它在较大误差时赋予更高的惩罚,这有助于模型快速修正大的预测错误。因此,Bbox Loss计算预测与实际坐标之间的差异的平方和,其计算公式如下:
L o s s b b o x = ∑ i = 1 N ( x i − x ^ i ) 2 Loss_{bbox}=\sum_{i=1}^N{(x_i-\hat{x}_i)^2} Lossbbox=i=1N(xix^i)2
其中, x i {x}_i xi表示真实边界框的坐标, x ^ i \hat{x}_i x^i表示预测边界框的坐标。该损失函数作为优化目标,引导模型在训练过程中减少预测框和真实框之间的差距。

Cls Loss(分类损失)用于衡量模型预测的类别分布与真实标签之间的差异。交叉熵损失函数是分类任务中常用的一种损失函数,对于错误预测给出了很大的惩罚,尤其是在预测的概率和实际标签相差很大时。因此,Cls Loss帮助模型在分类问题中优化其预测,使预测概率分布尽可能接近真实的标签分布,其计算公式为:
L o s s c l s = − ∑ c = 1 M y o , c l o g ( p o , c ) Loss_{cls}=-\sum_{c=1}^My_{o,c}log(p_o,c) Losscls=c=1Myo,clog(po,c)
其中, y o , c y_{o,c} yo,c是一个指示器。如果样本o属于类别c,则为1,反之为0。 p o p_o po是模型预测样本o属于类别c的概率。

2.1 Conv


def autopad(k, p=None, d=1):  # kernel, padding, dilation
    # Pad to 'same' shape outputs
    if d > 1:
        k = d * (k - 1) + 1 if isinstance(k, int) else [d * (x - 1) + 1 for x in k]  # actual kernel-size
    if p is None:
        p = k // 2 if isinstance(k, int) else [x // 2 for x in k]  # auto-pad
    return p

class Conv(nn.Module):
    # Standard convolution with args(ch_in, ch_out, kernel, stride, padding, groups, dilation, activation)
    default_act = nn.SiLU()  # default activation

    def __init__(self, c1, c2, k=1, s=1, p=None, g=1, d=1, act=True):
        super().__init__()
        self.conv = nn.Conv2d(c1, c2, k, s, autopad(k, p, d), groups=g, dilation=d, bias=False)
        self.bn = nn.BatchNorm2d(c2)
        self.act = self.default_act if act is True else act if isinstance(act, nn.Module) else nn.Identity()

    def forward(self, x):
        return self.act(self.bn(self.conv(x)))

    def forward_fuse(self, x):
        return self.act(self.conv(x))

2.2 C3与C2f

yolov8n网络结构,python,深度学习,目标检测,YOLO,网络,YOLOv8

# 整个过程就是cv1接上了n个bottleneck模块再与cv2进行concat操作,最后在进行一次cv3的Conv。所以经过了C3模块,输出特征图尺寸是h*w*cout
class C3(nn.Module):
	# CSP Bottleneck with 3 convolutions
    def __init__(self, c1, c2, n=1, shortcut=True, g=1, e=0.5):  # ch_in, ch_out, number, shortcut, groups, expansion
        super().__init__()
        c_ = int(c2 * e)  # hidden channels
        self.cv1 = Conv(c1, c_, 1, 1) #上图最左边的CBS模块
        self.cv2 = Conv(c1, c_, 1, 1) #上图中间的CBS模块
        self.cv3 = Conv(2 * c_, c2, 1)  # optional act=FReLU(c2) 上图最右边的CBS模块
        self.m = nn.Sequential(*(Bottleneck(c_, c_, shortcut, g, k=((1, 1), (3, 3)), e=1.0) for _ in range(n))) # 接上了n个Bottleneck模块

    def forward(self, x):
        return self.cv3(torch.cat((self.m(self.cv1(x)), self.cv2(x)), 1))

对比C3模块和C2f模块,可以看到C2f获得了更多的梯度流信息(参考了YOLOv7的ELAN模块的思想):

yolov8n网络结构,python,深度学习,目标检测,YOLO,网络,YOLOv8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843426.html

class C2f(nn.Module):
    
    # CSP Bottleneck with 2 convolutions
    def __init__(self, c1, c2, n=1, shortcut=False, g=1, e=0.5):  # ch_in, ch_out, number, shortcut, groups, expansion
        super().__init__()
        self.c = int(c2 * e)  # hidden channels
        self.cv1 = Conv(c1, 2 * self.c, 1, 1) # 最左边的CBS模块
        self.cv2 = Conv((2 + n) * self.c, c2, 1)  # optional act=FReLU(c2) 最右边的CBS模块
        self.m = nn.ModuleList(Bottleneck(self.c, self.c, shortcut, g, k=((3, 3), (3, 3)), e=1.0) for _ in range(n)) # 接上了n个Bottleneck模块

    def forward(self, x):
    	# tensor.chunk(chunk数,维度)
        y = list(self.cv1(x).chunk(2, 1)) #先将输入特征图cv1卷积,然后chunk分2块
        y.extend(m(y[-1]) for m in self.m) #表示被切分的最后一块,即第二块,把第二块放进n个连续的Bottleneck里,加到y列表的尾部,y就变成了2+n块
        return self.cv2(torch.cat(y, 1)) #将y按第一维度拼接在一起,然后进行cv2卷积操作。

    def forward_split(self, x):
        y = list(self.cv1(x).split((self.c, self.c), 1))
        y.extend(m(y[-1]) for m in self.m)
        return self.cv2(torch.cat(y, 1))

class Bottleneck(nn.Module):
    # Standard bottleneck
    def __init__(self, c1, c2, shortcut=True, g=1, k=(3, 3), e=0.5):  # ch_in, ch_out, shortcut, groups, kernels, expand
        super().__init__()
        c_ = int(c2 * e)  # hidden channels
        self.cv1 = Conv(c1, c_, k[0], 1)
        self.cv2 = Conv(c_, c2, k[1], 1, g=g)
        self.add = shortcut and c1 == c2

    def forward(self, x):
        return x + self.cv2(self.cv1(x)) if self.add else self.cv2(self.cv1(x))

2.3 SPPF

class SPPF(nn.Module):
    # Spatial Pyramid Pooling - Fast (SPPF) layer for YOLOv5 by Glenn Jocher
    def __init__(self, c1, c2, k=5):  # equivalent to SPP(k=(5, 9, 13))
        super().__init__()
        c_ = c1 // 2  # hidden channels
        self.cv1 = Conv(c1, c_, 1, 1)
        self.cv2 = Conv(c_ * 4, c2, 1, 1)
        self.m = nn.MaxPool2d(kernel_size=k, stride=1, padding=k // 2)

    def forward(self, x):
        x = self.cv1(x)
        y1 = self.m(x)
        y2 = self.m(y1)
        return self.cv2(torch.cat((x, y1, y2, self.m(y2)), 1))

2.4 Upsample

torch.nn.Upsample(size=None, scale_factor=None, mode='nearest', align_corners=None)

2.5 Detect层

class Detect(nn.Module):
    # YOLOv8 Detect head for detection models
    dynamic = False  # force grid reconstruction
    export = False  # export mode
    shape = None
    anchors = torch.empty(0)  # init
    strides = torch.empty(0)  # init

    def __init__(self, nc=80, ch=()):  # detection layer
        super().__init__()
        self.nc = nc  # number of classes
        self.nl = len(ch)  # number of detection layers
        self.reg_max = 16  # DFL channels (ch[0] // 16 to scale 4/8/12/16/20 for n/s/m/l/x)
        self.no = nc + self.reg_max * 4  # number of outputs per anchor
        self.stride = torch.zeros(self.nl)  # strides computed during build

        c2, c3 = max((16, ch[0] // 4, self.reg_max * 4)), max(ch[0], self.nc)  # channels
        self.cv2 = nn.ModuleList(
            nn.Sequential(Conv(x, c2, 3), Conv(c2, c2, 3), nn.Conv2d(c2, 4 * self.reg_max, 1)) for x in ch)
        self.cv3 = nn.ModuleList(nn.Sequential(Conv(x, c3, 3), Conv(c3, c3, 3), nn.Conv2d(c3, self.nc, 1)) for x in ch)
        self.dfl = DFL(self.reg_max) if self.reg_max > 1 else nn.Identity()

    def forward(self, x):
        shape = x[0].shape  # BCHW
        for i in range(self.nl):
            x[i] = torch.cat((self.cv2[i](x[i]), self.cv3[i](x[i])), 1)
        if self.training:
            return x
        elif self.dynamic or self.shape != shape:
            self.anchors, self.strides = (x.transpose(0, 1) for x in make_anchors(x, self.stride, 0.5))
            self.shape = shape

        if self.export and self.format == 'edgetpu':  # FlexSplitV ops issue
            x_cat = torch.cat([xi.view(shape[0], self.no, -1) for xi in x], 2)
            box = x_cat[:, :self.reg_max * 4]
            cls = x_cat[:, self.reg_max * 4:]
        else:
            box, cls = torch.cat([xi.view(shape[0], self.no, -1) for xi in x], 2).split((self.reg_max * 4, self.nc), 1)
        dbox = dist2bbox(self.dfl(box), self.anchors.unsqueeze(0), xywh=True, dim=1) * self.strides
        y = torch.cat((dbox, cls.sigmoid()), 1)
        return y if self.export else (y, x)

    def bias_init(self):
        # Initialize Detect() biases, WARNING: requires stride availability
        m = self  # self.model[-1]  # Detect() module
        # cf = torch.bincount(torch.tensor(np.concatenate(dataset.labels, 0)[:, 0]).long(), minlength=nc) + 1
        # ncf = math.log(0.6 / (m.nc - 0.999999)) if cf is None else torch.log(cf / cf.sum())  # nominal class frequency
        for a, b, s in zip(m.cv2, m.cv3, m.stride):  # from
            a[-1].bias.data[:] = 1.0  # box
            b[-1].bias.data[:m.nc] = math.log(5 / m.nc / (640 / s) ** 2)  # cls (.01 objects, 80 classes, 640 img)

class DFL(nn.Module):
    # Integral module of Distribution Focal Loss (DFL) proposed in Generalized Focal Loss 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9792391
    def __init__(self, c1=16):
        super().__init__()
        self.conv = nn.Conv2d(c1, 1, 1, bias=False).requires_grad_(False)
        x = torch.arange(c1, dtype=torch.float)
        self.conv.weight.data[:] = nn.Parameter(x.view(1, c1, 1, 1))
        self.c1 = c1

    def forward(self, x):
        b, c, a = x.shape  # batch, channels, anchors
        return self.conv(x.view(b, 4, self.c1, a).transpose(2, 1).softmax(1)).view(b, 4, a)
        # return self.conv(x.view(b, self.c1, 4, a).softmax(1)).view(b, 4, a)

到了这里,关于【YOLOv8模型网络结构图理解】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违法举报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领支付宝红包 赞助服务器费用

相关文章

  • 改进YOLOv8 | C2F模块中引入注意力机制的即插即用方法 | 详细结构图与计算机视觉实现

    概述: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YOLOv8是一种常用的目标检测算法,而C2F模块是YOLOv8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为了进一步提升YOLOv8的检测性能,本文将介绍如何通过添加注意力机制来改进C2F模块。我们将详细讨论这一改进方法,并提供相应的源代码,以便读者可以直接使用。 引言:

    2024年04月15日
    浏览(357)
  • YOLOv7-tiny网络结构图及yaml文件 详细备注

    池化层,默认表示两倍下采样, 就是表示Conv+BN+LeakyReLU [-1, 1, Conv, [256, 1, 1, None, 1, nn.LeakyReLU(0.1)]] 结构图 yaml yaml文件中如下表示,直接看最后一层输出通道数,尺寸不会变化,SP模块默认设置卷积Pading为卷积核的一半大小 构建代码 yaml文件中的SP表示如下 结构图 yaml文件表示

    2024年02月03日
    浏览(68)
  • YOLOv5源码中的参数超详细解析(2)— 配置文件yolov5s.yaml(包括源码+网络结构图)

    前言: Hello大家好,我是小哥谈。 配置文件yolov5s.yaml在YOLOv5模型训练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属于初学者必知必会的文件!在YOLOv5-6.0版本源码中,配置了5种不同大小的网络模型,分别是YOLOv5n、YOLOv5s、YOLOv5m、YOLOv5l、YOLOv5x,其中YOLOv5n是网络深度和宽度最小但检测速度

    2024年02月08日
    浏览(51)
  • 深度学习 yolov5等结构图

    今天整理文件时看到自己之前用PPT画的一些结构图,可能也许会有人用得上,就上传上来吧哈哈哈别说这些图画起来还挺费时的,放上PPT版链接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更改。 如果有时间的话还是自己动手画一画,画的过程也可以加深对网络结构的理解。 PPT版网盘链接:提取码

    2023年04月24日
    浏览(54)
  • YOLOv5/v7 引入 最新 BiFusion Neck | 附详细结构图

    YOLO 社区自前两次发布以来一直情绪高涨!随着中国农历新年2023兔年的到来,美团对YOLOv6进行了许多新的网络架构和训练方案改进。此版本标识为 YOLOv6 v3.0。对于性能,YOLOv6-N在COCO数据集上的AP为37.5%,通过NVIDIA Tesla T4 GPU测试的吞吐量为1187 FPS。YOLOv6-S以484 FPS的速度得到了超过

    2024年02月05日
    浏览(45)
  • 如何设计神经网络结构,visio画神经网络结构图

    大概试了一下用visio绘制这个图,除了最左面的变形图片外其余基本可以实现(那个图可以考虑用其它图像处理软件比如Photoshop生成后插入visio),visio中主要用到的图形可以在更多形状-常规-具有透视效果的块中找到块图形,拖入绘图区后拉动透视角度调节的小红点进行调整

    2024年01月16日
    浏览(46)
  • word可以画神经网络图吗,如何画神经网络结构图

    大概试了一下用visio绘制这个图,除了最左面的变形图片外其余基本可以实现(那个图可以考虑用其它图像处理软件比如Photoshop生成后插入visio),visio中主要用到的图形可以在更多形状-常规-具有透视效果的块中找到块图形,拖入绘图区后拉动透视角度调节的小红点进行调整

    2024年02月15日
    浏览(52)
  • 数据结构图论

    知识点 引入 图的定义和相关术语 图的实现 广度优先搜索 深度优先搜索 最短路径问题:            还有其他前往金门大桥的路线,但它们更远(需要四步)。这个算法发现,前往金门大桥的最短路径需要三步。 这种问题被称为最短路径问题(shortest-pa

    2024年02月12日
    浏览(46)
  • PE 文件结构图

    最近在进行免杀的学习,在《黑客免杀攻防》这本书中找到了非常好的关于PE文件的描述,虽然书比较古老的,但是里面的内容是非常精细和优秀的。它的附页中有非常清晰的PE文件结构图,可是翻看比较麻烦,撕下来又可惜,于是我今天对着附页的图用excel重新画了一个。这

    2024年02月10日
    浏览(5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博客赞助

微信扫一扫打赏

请作者喝杯咖啡吧~博客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领取红包,优惠每天领

二维码1

领取红包

二维码2

领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