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S 常用的密钥交换算法有两种,分别是 RSA 和 ECDHE 算法。
-
离散对数
-
DH 算法是非对称加密算法, 因此它可以用于密钥交换,该算法的核心数学思想是离散对数。
-
对数运算的取值是可以连续的,而离散对数的取值是不能连续的,因此也以「离散」得名
-
离散对数是在对数运算的基础上加了「模运算」,也就说取余数,对应编程语言的操作符是「%」,也可以用 mod 表示。离散对数的概念如下图
-
底数 a 和模数 p 是离散对数的公共参数,也就说是公开的,b 是真数,i 是对数
-
特别是当模数 p 是一个很大的质数,即使知道底数 a 和真数 b ,在现有的计算机的计算水平是几乎无法算出离散对数的,这就是 DH 算法的数学基础。
-
-
-
DH算法
-
DHE算法
-
DH分为两种
-
static DH 算法,这个是已经被废弃了;
-
DHE 算法,现在常用的;
-
-
static DH 算法里有一方的私钥是静态的,也就说每次密钥协商的时候有一方的私钥都是一样的,一般是服务器方固定,即 a 不变,客户端的私钥则是随机生成的。
-
DH 交换密钥时就只有客户端的公钥是变化,而服务端公钥是不变的,那么随着时间延长,黑客就会截获海量的密钥协商过程的数据,因为密钥协商的过程有些数据是公开的,黑客就可以依据这些数据暴力破解出服务器的私钥,然后就可以计算出会话密钥了,于是之前截获的加密数据会被破解,所以 static DH 算法不具备前向安全性。
-
-
既然固定一方的私钥有被破解的风险,那么干脆就让双方的私钥在每次密钥交换通信时,都是随机生成的、临时的,这个方式也就是 DHE 算法,E 全称是 ephemeral(临时性的)。
-
即使有个牛逼的黑客破解了某一次通信过程的私钥,其他通信过程的私钥仍然是安全的,因为每个通信过程的私钥都是没有任何关系的,都是独立的,这样就保证了「前向安全」。
-
-
ECDHE算法
-
DHE 算法由于计算性能不佳,因为需要做大量的乘法,为了提升 DHE 算法的性能,所以就出现了现在广泛用于密钥交换算法 —— ECDHE 算法。
-
ECDHE 算法是在 DHE 算法的基础上利用了 ECC 椭圆曲线特性,可以用更少的计算量计算出公钥,以及最终的会话密钥。
-
握手过程
-
使用了 ECDHE,在 TLS 第四次握手前,客户端就已经发送了加密的 HTTP 数据,而对于 RSA 握手过程,必须要完成 TLS 四次握手,才能传输应用数据。
-
ECDHE 相比 RSA 握手过程省去了一个消息往返的时间,这个有点「抢跑」的意思,它被称为是「TLS False Start」,跟「TCP Fast Open」有点像,都是在还没连接完全建立前,就发送了应用数据,这样便提高了传输的效率。
-
TLS第一次握手
-
客户端首先会发一个「Client Hello」消息,消息里面有客户端使用的 TLS 版本号、支持的密码套件列表,以及生成的随机数(Client Random)。
-
-
TLS第二次握手
-
服务端收到客户端的「打招呼」,同样也要回礼,会返回「Server Hello」消息,消息面有服务器确认的 TLS 版本号,也给出了一个随机数(Server Random),然后从客户端的密码套件列表选择了一个合适的密码套件。
-
不过,这次选择的密码套件就和 RSA 不一样了 「 TLS_ECDHE_RSA_WITH_AES_256_GCM_SHA384」
-
密钥协商算法使用 ECDHE;
-
签名算法使用 RSA;
-
握手后的通信使用 AES 对称算法,密钥长度 256 位,分组模式是 GCM;
-
摘要算法使用 SHA384;
-
-
服务端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份,发送「Certificate」消息,会把证书也发给客户端。
-
这一步就和 RSA 握手过程有很大的区别了,因为服务端选择了 ECDHE 密钥协商算法,所以会在发送完证书后,发送「Server Key Exchange」消息。
-
这个过程服务器做了三件事
-
选择了名为 x25519 的椭圆曲线,选好了椭圆曲线相当于椭圆曲线基点 G 也定好了,这些都会公开给客户端;
-
生成随机数作为服务端椭圆曲线的私钥,保留到本地;
-
根据基点 G 和私钥计算出服务端的椭圆曲线公钥,这个会公开给客户端。
-
-
为了保证这个椭圆曲线的公钥不被第三方篡改,服务端会用 RSA 签名算法给服务端的椭圆曲线公钥做个签名。
-
就是「Server Hello Done」消息,服务端跟客户端表明:“这些就是我提供的信息,打招呼完毕”。
-
至此,TLS 两次握手就已经完成了,目前客户端和服务端通过明文共享了这几个信息:Client Random、Server Random 、使用的椭圆曲线、椭圆曲线基点 G、服务端椭圆曲线的公钥,这几个信息很重要,是后续生成会话密钥的材料
-
-
TLS第三次握手
-
客户端收到了服务端的证书后,自然要校验证书是否合法,如果证书合法,那么服务端到身份就是没问题的
-
校验证书的过程会走证书链逐级验证,确认证书的真实性,再用证书的公钥验证签名,这样就能确认服务端的身份了,确认无误后,就可以继续往下走
-
客户端会生成一个随机数作为客户端椭圆曲线的私钥,然后再根据服务端前面给的信息,生成客户端的椭圆曲线公钥,然后用「Client Key Exchange」消息发给服务端。
-
至此,双方都有对方的椭圆曲线公钥、自己的椭圆曲线私钥、椭圆曲线基点 G。于是,双方都就计算出点(x,y),其中 x 坐标值双方都是一样的,前面说 ECDHE 算法时候,说 x 是会话密钥,但实际应用中,x 还不是最终的会话密钥。
-
最终的会话密钥,就是用「客户端随机数 + 服务端随机数 + x(ECDHE 算法算出的共享密钥) 」三个材料生成的。
-
算好会话密钥后,客户端会发一个「Change Cipher Spec」消息,告诉服务端后续改用对称算法加密通信。
-
接着,客户端会发「Encrypted Handshake Message」消息,把之前发送的数据做一个摘要,再用对称密钥加密一下,让服务端做个验证,验证下本次生成的对称密钥是否可以正常使用。
-
-
TLS第四次握手
-
服务端也会有一个同样的操作,发「Change Cipher Spec」和「Encrypted Handshake Message」消息,如果双方都验证加密和解密没问题,那么握手正式完成。于是,就可以正常收发加密的 HTTP 请求和响应了
-
-
-
-
RSA 和 ECDHE 握手过程的区别
-
RSA 密钥协商算法「不支持」前向保密,ECDHE 密钥协商算法「支持」前向保密;
-
使用了 RSA 密钥协商算法,TLS 完成四次握手后,才能进行应用数据传输,而对于 ECDHE 算法,客户端可以不用等服务端的最后一次 TLS 握手,就可以提前发出加密的 HTTP 数据,节省了一个消息的往返时间(这个是 RFC 文档规定的,具体原因文档没有说明,所以这点我也不太明白);文章来源: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844100.html
-
使用 ECDHE, 在 TLS 第 2 次握手中,会出现服务器端发出的「Server Key Exchange」消息,而 RSA 握手过程没有该消息;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844100.html
-
-
到了这里,关于HTTPS ECDHE握手内容解析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