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分布式自增ID算法snowflake(雪花算法)

这篇具有很好参考价值的文章主要介绍了C# 分布式自增ID算法snowflake(雪花算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存在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请大家不吝赐教,您也可以点击"举报违法"按钮提交疑问。

1. 概述

分布式系统中,有一些需要使用全局唯一ID的场景,这种时候为了防止ID冲突可以使用36位的UUID,但是UUID有一些缺点,首先他相对比较长,另外UUID一般是无序的。有些时候我们希望能使用一种简单一些的ID,并且希望ID能够按照时间有序生成。而Twittersnowflake解决了这种需求,最初Twitter把存储系统从MySQL迁移到Cassandra,因为Cassandra没有顺序ID生成机制,所以开发了这样一套全局唯一ID生成服务。

该项目地址为:https://github.com/twitter/snowflake 是用 Scala实现的

参考:

  • C# 分布式自增ID算法snowflake(雪花算法) - 五维思考 - 博客园 (cnblogs.com)

  • C#雪花Id_c# 雪花id-CSDN博客

2. 结构

第1位 第2位 第3位 第4位 第5位
位数 时间戳(ms) 数据中心ID(DatacenterId ) 工作节点ID (MachineId ) 自增序列号
0 0000000000 0000000000 0000000000 000000000000
  • 第1位:未使用
  • 第2位:接下来的41位为毫秒级时间(41位的长度可以使用69年),用毫秒级的时间戳来表示自1970年1月1日 00:00:00 GMT以来的时间。
  • 第3-4位:用来区分不同的数据中心 datacenterIdmachineId,可根据实际情况分配,最多可容纳1024个数据中心(2^10=10位的长度最多支持部署1024个节点),也可以设置成5位,最大节点是32个。
  • 最后12位是毫秒内的计数(12位的计数顺序号支持每个节点每毫秒产生4096个ID序号)

一共加起来刚好64位,为一个Long型。(转换成字符串长度为18)

snowflake生成的ID整体上按照时间自增排序,并且 整个分布式 系统内不会产生ID碰撞(由datacentermachineId作区分),并且效率较高。据说:snowflake每秒能够产生26万个ID

注意:

  • 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分布式环境配置合适的数据中心ID和工作节点ID,以保证生成的雪花Id的唯一性和顺序性。
  • 其中 dataCenterIdworkerId 分别是数据中心和工作节点的标识,该生成器依赖于数据中心ID和工作节点ID两个参数进行初始化。具体的生成过程是根据当前时间戳、数据中心ID、工作节点ID和自增序列号,通过位运算组合生成一个64位的唯一标识。

3. 代码

3.1 IdWorker.cs

using System;
/// <summary>
/// Twitter的分布式自增ID雪花算法
/// </summary>
public class IdWorker
{
    //起始的时间戳
    private static long START_STMP = 1480166465631L;

    //每一部分占用的位数
    private static int SEQUENCE_BIT = 12; //序列号占用的位数
    private static int MACHINE_BIT = 5;   //机器标识占用的位数
    private static int DATACENTER_BIT = 5;//数据中心占用的位数

    //每一部分的最大值
    private static long MAX_DATACENTER_NUM = -1L ^ (-1L << DATACENTER_BIT);
    private static long MAX_MACHINE_NUM = -1L ^ (-1L << MACHINE_BIT);
    private static long MAX_SEQUENCE = -1L ^ (-1L << SEQUENCE_BIT);

    //每一部分向左的位移
    private static int MACHINE_LEFT = SEQUENCE_BIT;
    private static int DATACENTER_LEFT = SEQUENCE_BIT + MACHINE_BIT;
    private static int TIMESTMP_LEFT = DATACENTER_LEFT + DATACENTER_BIT;

    private long datacenterId = 1;  //数据中心
    private long machineId = 1;     //机器标识
    private long sequence = 0L; //序列号
    private long lastStmp = -1L;//上一次时间戳

    #region 单例:完全懒汉
    private static readonly Lazy<IdWorker> lazy = new Lazy<IdWorker>(() => new IdWorker());
    public static IdWorker Singleton { get { return lazy.Value; } }
    private IdWorker() { }
    #endregion

    public IdWorker(long cid, long mid)
    {
        if (cid > MAX_DATACENTER_NUM || cid < 0) throw new Exception($"中心Id应在(0,{MAX_DATACENTER_NUM})之间");
        if (mid > MAX_MACHINE_NUM || mid < 0) throw new Exception($"机器Id应在(0,{MAX_MACHINE_NUM})之间");
        datacenterId = cid;
        machineId = mid;
    }

    /// <summary>
    /// 产生下一个ID
    /// </summary>
    /// <returns></returns>
    public long nextId()
    {
        long currStmp = getNewstmp();
        if (currStmp < lastStmp) throw new Exception("时钟倒退,Id生成失败!");

        if (currStmp == lastStmp)
        {
            //相同毫秒内,序列号自增
            sequence = (sequence + 1) & MAX_SEQUENCE;
            //同一毫秒的序列数已经达到最大
            if (sequence == 0L) currStmp = getNextMill();
        }
        else
        {
            //不同毫秒内,序列号置为0
            sequence = 0L;
        }

        lastStmp = currStmp;

        return (currStmp - START_STMP) << TIMESTMP_LEFT       //时间戳部分
                      | datacenterId << DATACENTER_LEFT       //数据中心部分
                      | machineId << MACHINE_LEFT             //机器标识部分
                      | sequence;                             //序列号部分
    }

    private long getNextMill()
    {
        long mill = getNewstmp();
        while (mill <= lastStmp)
        {
            mill = getNewstmp();
        }
        return mill;
    }

    private long getNewstmp()
    {
        return (long)(DateTime.UtcNow - new DateTime(1970, 1, 1, 0, 0, 0, DateTimeKind.Utc)).TotalMilliseconds;
    }
}



3.2 IdWorkerTest.cs (测试)

使用

IdWorker idworker = IdWorker.Singleton;
Console.WriteLine(idworker.nextId());

测试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using System.Linq;
using System.Runtime.InteropServices;
using System.Text;
using System.Threading.Tasks;

namespace Test.Simple
{
    public static class IdWorker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Test()
        {
            /***
             * 
             *  两种测试方法,均为500并发,生成5000个Id:
             *  Machine1() 模拟1台主机,单例模式获取实例
             *  Machine5() 模拟5台主机,创建5个实例
             */
            
            Machine1();

            Machine2();

            Machine5();
        }

        public static void Machine1()
        {

            int cid = 1;
            int mid = 15;
            Console.WriteLine("雪花ID -- IdWorkerTest -- 模拟1台主机( 数据中心{0} - 机器节点{1}): ", cid, mid);
            IdWorker idworker = new IdWorker(cid, mid);
            Console.WriteLine(idworker.nextId());

            cid = 2;
            mid = 10;
            Console.WriteLine("雪花ID -- IdWorkerTest -- 模拟1台主机( 数据中心{0} - 机器节点{1}): ", cid, mid);
            idworker = new IdWorker(cid, mid);
            Console.WriteLine(idworker.nextId());
        }

        public static void Machine2()
        {
            Console.WriteLine("雪花ID -- IdWorkerTest -- 模拟1台主机 : ");
            for (int j = 0; j < 500; j++)
            {
                Task.Run(() =>
                {
                    IdWorker idworker = IdWorker.Singleton;
                    for (int i = 0; i < 10; i++)
                    {
                        Console.WriteLine(idworker.nextId());
                    }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chine5()
        {
            Console.WriteLine("雪花ID -- IdWorkerTest -- 模拟5台主机 : ");
            List<IdWorker> workers = new List<IdWorker>();
            Random random = new Random();
            for (int i = 0; i < 5; i++)
            {
                workers.Add(new IdWorker(1, i + 1));
            }
            for (int j = 0; j < 500; j++)
            {
                Task.Run(() =>
                {
                    for (int i = 0; i < 10; i++)
                    {
                        int mid = random.Next(0, 5);
                        Console.WriteLine(workers[mid].nextId());
                    }
                });
            }
        }
    }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c# 雪花算法,.NET项目,c#,分布式,算法
c# 雪花算法,.NET项目,c#,分布式,算法
结束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846552.html

到了这里,关于C# 分布式自增ID算法snowflake(雪花算法)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违法举报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领支付宝红包 赞助服务器费用

相关文章

  • 分布式—雪花算法生成ID

    由64个Bit(比特)位组成的long类型的数字 0 | 0000000000 0000000000 0000000000 000000000 | 00000 | 00000 | 000000000000 1个bit:符号位,始终为0。 41个bit:时间戳,精确到毫秒级别,可以使用69年。 10个bit:工作机器ID,可以部署在1024个节点上。 12个bit:序列号,每个节点每毫秒内最多可以生成

    2024年02月11日
    浏览(42)
  • 分布式唯一ID 雪花算法

           📝个人主页:五敷有你        🔥系列专栏:算法分析与设计 ⛺️稳中求进,晒太阳 雪花算法是 64 位 的二进制,一共包含了四部分: 1位是符号位,也就是最高位,始终是0,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要是唯一计算机二进制补码中就是负数,0才是正数。 41位是时间戳

    2024年04月10日
    浏览(45)
  • 分布式ID(2):雪花算法生成ID

    1 雪花算法简介 这种方案大致来说是一种以划分命名空间(UUID也算,由于比较常见,所以单独分析)来生成ID的一种算法,这种方案把64-bit分别划分成多段,分开来标示机器、时间等,比如在snowflake中的64-bit分别表示如下图(图片来自网络)所示: 41-bit的时间可以表示(1L

    2024年01月20日
    浏览(45)
  • 分布式id解决方法--雪花算法

    uuid,jdk自带,但是数据库性能差,32位呀。 mysql数据库主键越短越好,B+tree产生节点分裂,大大降低数据库性能,所以uuid不建议。 redis的自增,但是要配置维护redis集群,就为了一个id,还要引入一套redis。费事,成本高。 如果有序自增别人就知道你的业务量多少了。 分布式

    2024年02月04日
    浏览(42)
  • 雪花算法生成分布式主键ID

    直接上代码,复制即可使用 在这个示例中,你可以通过 SnowflakeIdGenerator.init(dataCenterId, workerId); 初始化数据中心 ID 和工作 ID,然后通过 SnowflakeIdGenerator.generateId(); 静态方法生成 Snowflake ID 的字符串形式。

    2024年02月22日
    浏览(48)
  • 【Java笔记】分布式id生成-雪花算法

    随着业务的增长,有些表可能要占用很大的物理存储空间,为了解决该问题,后期使用数据库分片技术。将一个数据库进行拆分,通过数据库中间件连接。如果数据库中该表选用ID自增策略,则可能产生重复的ID,此时应该使用分布式ID生成策略来生成ID。 snowflake是Twitter开源的

    2024年02月11日
    浏览(42)
  • 【智能排班系统】雪花算法生成分布式ID

    在复杂而庞大的分布式系统中,确保数据实体的唯一标识性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生成全局唯一且有序的ID生成机制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雪花算法(Snowflake Algorithm)正是为此目的而生,以其简洁的设计、高效的表现与良好的扩展性赢得了业界的广泛认可。 雪花算法最早由

    2024年04月10日
    浏览(82)
  • 雪花算法,在分布式环境下实现高效的ID生成

    其实雪花算法比较简单,可能称不上什么算法,就是一种构造UID的方法。 点1:UID是一个long类型的41位时间戳,10位存储机器码,12位存储序列号。 点2:时间戳的单位是毫秒,可以同时链接1024台机器,每台机器每毫秒可以使用4096个序列号,我们会给生成id上一个同步锁,阻塞

    2024年02月15日
    浏览(55)
  • JAVA实用工具: 改良版雪花算法-分布式唯一ID神器

    Seata内置了一个分布式UUID生成器,用于辅助生成全局事务ID和分支事务ID。具体如下特点: 高性能 全局唯一 趋势递增 这个分布式UUID生成器是基于雪花算法进行改良的,本文针对改良的方法、目的等进行总结 改良版雪花算法的实现原理参考如下: Seata基于改良版雪花算法的分

    2024年02月14日
    浏览(41)
  • 对于现有的分布式id发号器的思考 id生成器 雪花算法 uuid

    目录 雪花id tinyid uuid 分布式id特点 业务编号 数据中心编号 当前时间 ip地址 当前序号 对于时钟回拨问题 发号器机器当期时间小于redis的时间 解决步骤 发号器机器当期时间等于redis时间 发号器机器当期时间大于redis最大的时间(相关的key不存在) 分布式id的单次获取和批次获

    2024年02月13日
    浏览(49)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博客赞助

微信扫一扫打赏

请作者喝杯咖啡吧~博客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领取红包,优惠每天领

二维码1

领取红包

二维码2

领红包